中国古典诗词之美.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40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古典诗词之美.ppt

中国古典诗词之美.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美是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美”,许慎《说文解字》释为“羊大则美”。“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羊确与马、犬、牛不同,它主要是供人食用的。《说文解字》对“甘”的解释也是:“甘,美也。从口含一。”美,最早产生于味觉。后来延伸到视觉、听觉、触觉等领域,凡能带来感觉愉快的事物,就是美的。因此,美不是一种纯客观的存在,它依赖于人的主观感觉,美其实是“美感”。中国古典诗词,具有无与伦比的绘画美、音乐美、意境美,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人、事、物、情、理的精彩展现。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北宋佚名女尼诗)侬家家住雨湖东,十二珠帘夕照红。今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图画中。(郭六芳《舟还长沙》)要充分体会古典诗词之美,并非易事。我们需要遵循这样的步骤:读懂,感知,领悟,评赏。一、读懂很重要。题目、作者、背景知识、文字注释。《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二.领略诗词的措辞之妙相传,苏东坡与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中,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1、一般动词: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张先《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3、形容词、副词: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4、数词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黄庭坚的《寄黄几复》: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5、叠词王安石《示长安君》: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6、象声词: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7、颜色词:王维《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王维《山居即事》: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8、谐音词:乐府民歌《西洲曲》: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怜子)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情)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思)金圣叹: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晁采《子夜歌十八章》:颦眉腊月露,愁杀未成霜。一年一日雨,底事太多晴。寄语闺中娘,颜色不常好。含笑对棘实,欢娱须是枣。相思百余日,相见苦无期。褰裳摘藕花,要莲敢恨池。三.体会诗词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指作者在借助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时,灵活运用创作规则和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段。(一)抒情方法抒情方法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另外还有融情于景、怀古伤今和即事感怀等。(二)表现手法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叙述:陈述事情的经过。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细致地描绘出来。抒情:抒发情感、表达情思。议论:表达见解和看法。以细节描写取胜的名篇——张籍《秋思》《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三)修辞手法夸张、比喻、拟人夸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