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公开课教案江苏省苏州职业教育中心校苏州市科技工业学校授课人周晶课程语文班级课题多年父子成兄弟课型新授时间2012年7月5日上午第节地点教学目标1.熟读文章,通过具体事情把握两代父子的特点;感受父子间的真情;2.理解文中描述的父子关系,学习通过捕捉生活中典型事例来表达真挚感情的方法。教学重点熟读文章,通过具体事情把握两代父子的特点;感受父子间的真情;课前准备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描述的父子关系,学习通过捕捉生活中典型事例来表达真挚感情的方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掌握学情二、整体感知,理清情节课时目标:1.熟读文章,通过具体事情把握两代父子的特点;2.感受父子间的真情。(1)查找汪曾祺的个人资料,对其个人经历、性格特点和作品风格有所了解,为理解“父亲与我”和“我与儿子”之间的关系打下基础。1,现实生活中,你们父子(父女)有着怎样的关系?2,你理想中的父子(父女)关系又是怎样的?请学生快读浏览,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文中写了几对“父子”?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文章的主旨是哪一句?(3)作者对父母与儿女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看法?【学生回答,教师明确:(1)文中写了两对父子,分别是“我”和父亲,“我”和儿子,我们之间的关系都不错,正如“我”的父亲所说,“是多年父子成兄弟”。(2)文章的主旨句: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3)作者对父母与儿女之间关系的看法是: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1.任务一:父亲与“我”(1)作者笔下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2)请学生齐读第2节,概括父亲的绝顶聪明体现在哪些方面?(3)指名朗读第3节,请学生思考该段文字突出父亲的特点是“随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请学生默读第4节,提问:“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甚至还有为我写情书出谋划策以及给我酒喝给我烟抽”,你是怎样解读作者父亲的这个形象的?通过探究学习,一方面为了加强学生的精读能力和欣赏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思考,使他们在品味语言的同时深刻感受父子间的真情,为后面的体验反思打下基础。用朗读的方式,学生带着问题自由阅读课文,既能熟悉文本,快速理清文章的脉络,又能提高快速阅读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感受父子间的真情,理解文中所说的“兄弟式”的父子关系;2.学习通过捕捉生活中典型事例来表达真挚感情的方法。研读文本,探究学习2.任务二:“我”与儿子请学生朗读5—7节内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我和儿子的关系也不错。”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你能用自己的话叙述两代人间的一次“分歧”是缘于什么事吗?(3)“使我非常为难”的原因是什么?(4)对儿子的婚姻大事“我”的态度是什么?其基础是什么?(5)从以上作者叙写的事情中,可以看出“我”在处理父子关系方面的成功处是什么?【学生讨论,师生明确:(1)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既总结上文父亲和我的关系是不错的,也提示下文内容将着重说明“我”和儿子的良好关系。(2)在敏感的政治时期,儿子春节带回了一位不能回北京的同学,而“我”怕担干系就责备了儿子,没能理解儿子和同学之间的情谊,这使儿子既委屈又伤心。(3)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是重点“革命”对象,自身难保,而儿子带回的“黑人”随时会被公安局或街道办事处的大妈举报,究竟是顾全儿子的同学情谊,还是考虑家庭的安危,这让“我”非常为难。(4)对儿子的婚姻大事“我”的态度是“闻而不问”,了解但不干涉。这种做法的基础源于“我”和儿子之间的民主、平等关系。(5)作者把民主和谐的父子关系传承下来,运用到“我”和儿子的身上,营造了一种淳朴融洽,令人羡慕的家庭氛围。3.任务三:父与子(1)“最后一段议论中作者批评了那些试图用自己的模式来塑造孩子的父母,指出他们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可行的,甚至是愚蠢的。”对于作者的这个观点,你有怎样的看法?(2)你怎样理解文中所说的“兄弟”式父子关系?(3)描述在生活中你的父亲和你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尝试通过生活中的典型事件来反映这种关系,并记录下来,和你的同学分享。小结练习课文朗读,思考作业1、抄写字词3遍;2、解释成语;3、请用不少于50字的短文说明你和父亲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