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有效课堂”首需“有效预习”——浅谈“两个有效”背景下的有效预习建湖县宝塔初中嵇建祥【摘要】皮亚杰认为,当一个人对新的学习有所准备时,那时他的能力和兴趣已发展到把新的学习当成他前进的下一步骤。科学的预习目标应该明确化,在实际教学中我一般采用师生共同明确预习目标的方法。通过学生的交流,互相补充,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提出的目标不完善时,教师要给予补充、修正。这种方法不但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且凸显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让学生预习时心中有明确目标,行动有了明确的方向,又使老师对预习效果有了评价标准。【关键词】有效性三维目标预习目标预习提纲现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首要环节。它是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自己预先对有关内容进行自学,以掌握知识,了解重、难点,为上好新课作准备的阶段。但目前我们的预习环节抓的还不够理想,主要有以下常见表现。(一)观念陈旧。少数数学老师让学生养成的预习习惯仍然只是停留在“原始阶段”。在老师的误导下部分学生可能理解为预习只不过是“看看书,做做例题”而已。这样的预习只不过是走马观花,起不到真正的效果。(二)千篇一律。从实际一线数学老师布置预习的作业调查来看来,许多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失去了个性,千篇一律地将某些教辅资料中的“课前预习”部分作为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课前预习”中的练习设计固然不错,但如果对所有学生千篇一律的话,则布置作业少了创造性及更强的针对性了。(三)盲目随意。部分老师布置预习作业能跳出以上的框框,但有时不免会显得有一点盲目随意。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因式分解》第一课时时,老师直接布置了十条因式分解的题目给学生完成,要知道学生还不知道什么是因式分解呀!所以这样的作业其实是较为盲目随意的。(四)定位偏颇。大部分老师布置作业都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两个目标,而忽略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目标。由于考试的因素,老师布置作业难免把重心都放在了前两个目标上了。数学教学担负着“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重任,因此,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目标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布置作业时应把这个目标也考虑在内,争取做到“三维目标”全面、均衡,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兴趣。(五)缺乏创新。预习作业是要根据所学内容进行设计的。教学内容的不同,决定预习的要求和形式的不同。有时根据需要甚至还可以布置一些特殊形式的作业。例如在上《用方程解决问题》这一部分时,可以让学生走进工厂、银行、农贸市场等场所调查访问。形式各异的作业可以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的能力。但目前我们的预习作业显得很呆板,缺乏创新。关于预习环节中出现的以上种种表现,归根结底都可以概括为“缺乏有效性”。此种现状在提倡有效教学的大环境下非常不容乐观,因此提高预习的有效性迫在眉睫。探索为了使预习的有效性得以提高,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兼顾三维目标。布置预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上。有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可以注重一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例如在上《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可以布置这样一条作业:收集汽车标志,观察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二)针对性强。布置预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了解下节课的知识点,所以,预习作业要能体现新课的知识点,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心所在。有时根据需要,布置预习时可将新课中的难点也设计在其中。针对性强就直接体现预习的有效性。(三)循序渐进。有时老师布置预习作业时也考虑到了重点和难点,但有些作业却让学生感到力不从心。所以预习作业一定要考虑学生自学的能力,在他们的学习能力的范围内,布置的习题应当从易到难,从简到繁,既要让学生体会到自学的乐趣和成功感,又要调动他们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否则学生应付之下的作业就缺乏有效性了。(四)便于检测。学生在完成预习作业后,在心理上希望获得老师的肯定性的评价。如果只布置而不检测,时间长了学生就不重视了,不认真了;但如果作业繁冗拖沓不便检测,那学生会反感这样的预习作业,以后效果也就不理想了。(五)在教学中的体现。所布置的预习作业老师应巧妙地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根据需要去体现它们。例如:课前布置的预习题的题型可以在课堂上的练习中重复出现……布置的预习作业只有在课堂上体现,学生才会重视,预习才会更有效。(六)形式多样,锻炼各种能力。有时形式多样的作业能激发学生一定的兴趣,从而提高了预习的质量。例如:可以把一些简单的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有学生自己设计探究问题给其他同学讨论解决,其实,形式多样的预习作业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时,无形中提升了学生们的表达等各种能力。(七)能突破教材。预习作业如果缺少精辟的题目,那么学生是很难真正走进教材的。预习作业应当设计一到两题能打开教材的或能突破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