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文学理论教程》辅导及习题(第一至四章)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一、基本概念1.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科学,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文学史五个分支。2.文学理论: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主要由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四个方面构成。3.文学批评:以一定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对以文学作品为主体的具体文学现象进行分析、鉴别、判断和评价的精神活动。4.文学史:以一定的文学理论(尤其是文学史理论)为指导,对文学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历程进行描述,对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文学现象(思潮、流派、重要作家作品等)进行分析研究,并揭示隐藏其内的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学科。5.文学活动:属于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类型,指围绕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为中心而展开的所有活动之总和,主要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四要素构成。6.文学哲学7.文学心理学8.文学符号学9.文学社会学10.文学价值学11.文学文化学12.文学信息学二、练习自测选择题:1.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文艺家是:A.艾布拉姆斯B.韦勒克C.沃伦D.弗雷泽2.面对创作—作品—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艺术消费这一文学活动系列,把社会学的、心理学的等多种视角和方法融合在一起的理论是:A.文学哲学B.文学文化学C.文学符合学D.文学价值学3.19世纪法国文学史家丹纳提出文学艺术的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在于:A.种族、环境和时代B.阶级、环境和时代C.政治、经济和时代D.民族、阶级和时代三、论述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2.文学理论有哪些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3.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应该具有什么性质?四、案例分析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新时期关于“朦胧诗”的论争1980年8月,《诗刊》发表了章明的《令人气闷的“朦胧”》,对这批诗人进行严厉的批评,就诗的“晦涩”、“难懂”展开对这一诗潮的争论,由此确认了对“朦胧诗”的命名。关于“朦胧诗”最为著名的还是“三个崛起”,它们对青年一代诗人进行了肯定性的评价:1980年5月7日,《光明日报》发表北京大学教授谢冕的文章《在新的崛起面前》;《诗刊》1981年第3期发表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的文章《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1983年初,兰州的《当代文学思潮》发表徐敬亚的重头文章《崛起的诗群》,从“朦胧诗”的艺术表现手法(如结构、节奏、韵律等)方面对"朦胧诗"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提示出“朦胧诗”所具有的较高的艺术水准。这些文章把“朦胧诗”的出现看成诗界的一次划时代变革:“朦胧诗”的崛起被理解为是中国诗人第一次以个人的声音表达思想和情感,表达对社会历史的独特思考,它有力地冲破了那些不合理的陈规旧范,诗不再是时代精神的传声筒,不再是为政治服务的工具。关于“朦胧诗”的论争就成了当代文学中最为著名的一段学术争鸣,在某种程度上,它预示着尘封了多年的文坛的寂寞的打破,也为新时期美学和文学理论界的活跃开了先声。随后的几年之间,文论界开始了引进西方文论和重提中国古文论的热潮,终于在1985年达到高潮。1985年也被称为“文学理论年”和“方法论年”。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一、名词解释: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2.文学活动论3.本质力量对象化4.文学反映论5.交往行为理论6.中国特色7.当代性二、问答题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如何形成的?2.马克思使用“艺术生产”这一概念,有哪几种含义?3.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说明。4.试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理解的特点。5.建设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一、基本概念1.生活活动2.文学活动3.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4.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5.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6.文学本体论7.陌生化8.巫术仪式发生说9.宗教发生说10.游戏发生说11.模仿说12.劳动说13.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在发展上的“不平衡关系”二、练习自测选择题:1.提出“人是目的”理论的西方文艺理论家是:A.费尔巴哈B.康德C.席勒D.歌德2.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话语理论并对文学活动中四要素之一的作者做了谱系学研究的是:A.阿多诺B.杰姆逊C.哈贝马斯D.福科3.提出“陌生化”概念,强调作品语言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认为文学创造的过程就是通过“扭曲”的语言使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