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朱永春:“育人教书”模式一、背景简介桐乡市第三中学位于全国羊毛衫集散中心——桐乡市濮院镇,2003年由濮院初级中学与原桐乡三中初中部合并而成,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初中。学校现有教学班30个,在校学生1450多名,教职工120多名。濮院镇个私经济发达,外来务工人员高达10万以上,社会治安和风气相对较差,学业成绩和家庭条件较好的本地学生一般都被家长送往市区或周边名校,因此,桐乡市第三中学是该市25所初中中生源最为薄弱的学校之一。朱永春,桐乡三中教师,在2009届毕业班中担任两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以及科学和数学的教学工作,现为嘉兴市名师、德育学科带头人、嘉兴市十佳班主任、省春蚕奖获得者、2006年浙江省教育年度新闻人物。朱永春的班级在平行班中人数最多,后进生人数最多,中途不断有问题学生转入。就是这样的一批学生,在朱永春的带领下,重新树立起人生的目标,重新激起内心的梦想,恪守诚信自律原则,在三年里发生了彻底地改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为学校赢来了第一个学科竞赛的全国三等奖、第一个学科竞赛的全国二等奖、第一个学科竞赛的全国一等奖,文体活动硕果累累,舞蹈拿到了全国金牌、武术在国际比赛中捧到金杯……朱永春始终遵循着“育人教书”的理念,引导学生做一个有责任感、懂生活、爱生活的充满自信的高素质普通公民。“育人为先”,在朱永春这里,不只是一个理念,一个口号,而是一项真实的行动,是数年如一日的坚持。二、缘起与发展从教近20年,朱永春意识到学校教育现状的严峻:学校把办学目标几乎全部窄化为升学目标,学校是让师生感到压抑、疲劳的场所。教师无幸福无智慧,学生无快乐无灵气;教师沦为教书匠,学生沦为学奴。农村初中生源不佳,学生学得疲惫、被动,如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成为摆在朱永春面前的难题。因此,必须先了解学生,走进学生,才能懂得学生的所需所想,才能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才能给学生的成功成才提供发展的平台。本着对教育特有的使命感和热爱,朱永春开始了一系列的探索。由于他在求学生涯中对后进生、中等生、尖子生等不同角色有过切身体验,所以他意识到学生的优劣是一个变量,后进生完全是可以转化的。因此,在教学教育过程中,他能更多地站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的途径。多年的教育学、心理学著作的阅读和学习使他能从理性科学的高度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有效反思,加上他多年的教学观察实验及研究,使他深刻感悟到“知识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所以朱永春认为最有效的教学是引导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在与农村学生长期的交往和对他们的研究中,朱老师发觉,农村的孩子普遍存在的是“不愿学”的问题,这是一个学科教学之外的问题,仅依靠常规的学科教学很难真正找到出路的。学生最缺乏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求知的欲望。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位,这些农村初中的孩子几乎不能从父母那里获得做人求学的一些基础性元素:如学习动机、自信心、责任心、人生规划和梦想等。“自信”、“梦想”、“责任”,这些看似空洞的词汇,在朱老师这里,是教育的基础。他对基础教育有着这样的理解:基础教育不能只理解成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学科基础知识,更应该理解为帮助学生获得做人的基本要素,要保“角”护“元”,那就是保护学生的棱角,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唤醒学生内在的梦想和责任,激发其自主发展的意愿。只有具备了这些,学生才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他把别人的“教书育人”工作自觉转化为“育人教书”的教育理念,把激活学生的内心渴望作为突破教育困境的一种育人模式,在实践中不断自觉地检验和修正,为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和学科教学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育之路。三、理念(一)先育人后教书教书和育人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教书育人”是对教师角色的全面要求,指教师在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然而现实中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大量存在,不少教师不注重对学生道德的培养,充其量只能称为“教书匠”。朱永春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育人教书”,他认为:“无视学生心理健康和精神品质,直奔分数成绩的功利主义教学行为是注定失败的,‘教书育人’和‘育人教书’的效率和效果犹如01和10,不可等量齐观。”新的教育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教师从“教书育人”重在教“书”,以“本”为本的经师自觉地转型为“育人教书”重在育人,以人为本的人师。教师的职业不单单只是完成一本书的教学,完成知识的传授,而是完成一个人入世之初最基本品德塑造,应把培养乐观自信、诚信自律、自主创新的学生当成任务,把梦想、责任、感恩的价值置于知识之上。“育人教书”,要求教师“正常育人,育正常人”,必须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教育与学生的幸福、自由、尊严紧密结合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农村初中的孩子在经历了小学六年的失败体验以及小学升初中的挫折后,学习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