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游》大班教案.docx
上传人:是你****馨呀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郊游》大班教案.docx

《郊游》大班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郊游》大班教案《郊游》大班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郊游》大班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郊游》大班教案1活动目标:1、幼儿尝试鞋底印画并结合拼贴表现快乐的郊游。2、幼儿体验游戏化的艺术感受和创作的乐趣。活动准备:材料准备:场景、音乐、广告色、十米白布、黑红蓝色硬纸、湿抹布。经验准备:熟悉的音乐、具备一定剪小人及剪简单外形的能力。活动过程:一、游戏进场,激发参与游戏的兴趣请小朋友听音乐跟老师一起进入活动室,讨论:各种颜色的颜料能够干什么?你们平时用颜料是怎么作画的?二、体验颜料游戏化鞋底印画的快乐1、鼓励幼儿在鞋底粘上自己喜欢的颜料,在白布上印画。2、幼儿印画的规则:幼儿选择一种颜色印完后,再换上自己另外一双鞋选择喜欢的.颜色进行印染。三、剪纸简单造型,进一步让幼儿体验作画的乐趣这幅美丽的画是小朋友做出来的,如果我们再添加一些小朋友和其它的景物会更好!(引导幼儿进行添画)四、展示交流讨论:你为什么增加这个形象呢?小朋友在干什么?将作品进行悬挂,请小朋友一起来合影。《郊游》大班教案2活动目标:1、对数序产生兴趣,愿意交流操作过程和结果。2、认识“5”以内的序数,并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5”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3、学习从不同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小组操作材料若干。活动过程:一、游戏:去郊游,认识“5”以内的序数1、学习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正确表示“5”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①出示课件中的小动物,问:“小熊排在第几个?小猫排在第几个?小蜜蜂呢?”②小结:“刚才我们数的时候是从小熊开始数的,也就是从左往右数。”2、学习从不同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3、小结二、帮助幼儿明确:方向不同,物体的排列顺序也就不同1、出示楼房图片,请幼儿送小动物回家。2、小结三、总结:“今天我们和小动物玩了“去郊游”和“住楼房”的游戏,学习了从左往右数,从右往左数,从下往上数。”四、小组活动1、给小动物排队2、涂方格活动反思:本次活动,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力图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基础上,突破教学难度,同时提高教学的`灵活性,有利于发挥课堂应变能力。为了调动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活动中有操作的机会,我还穿插了利于幼儿操作的图片,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5”以内的序数。《郊游》大班教案3活动目标:1、感受音乐欢快的特点,理解音乐的主题。2、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体验随乐表演的乐趣。3、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4、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了解日月潭风景区相关知识。2、物质准备:音乐CD、背景图一幅。活动过程:一、以去郊游引入,带领幼儿随音乐律动进场,初步感受音乐旋律。二、欣赏音乐。1、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音乐欢快的旋律特点。2、教师结合动作,引导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主题。3、结合图谱欣赏音乐,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结构。4、分段欣赏音乐。(1)请幼儿看图谱说说:哪些音乐像是表现小朋友绕树林拐弯,哪些音乐像是表现小朋友擦汗,哪些音乐像是表现快到了景点,小朋友很高兴?(2)引导幼儿用动作有节奏地表现郊游时绕着树林走、擦汗、快到景点很高兴、摆造型拍照留念等。三、表现音乐。1、引导幼儿尝试听音乐完整表演一遍。2、引导幼儿从空间层次上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最后的'造型。3、用自己设计的造型再次听音乐完整表演。四、拍照结束,幼儿听音乐去下一个景点郊游。活动反思:从今天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上来看,我觉得今天的活动基本能够达成目标,从第一次的倾听音乐,孩子们就能够愉快的听着音乐摆动,到后来用肢体表现时,也能用轻松的动作表现音乐,并且幼儿能够根据旗帜进行分组,能协调好用一种方式来开展游戏,游戏是幼儿也表现的十分愉悦。在倾听理解音乐的环节上,孩子们能区分出音乐的不同特点,有些孩子说出前面的音乐是过草地,但在爬山时,有孩子提到了树林,这可能与出示的图片有关系,让孩子联想到了树林,老师在选择图片的时候,可能可以再考虑的多一些,排除一些其他因素。看图谱时,幼儿很容易辨别出草地和爬山的音乐的不同,但是在说出理由的时候,可能老师比较急切一点,还可以多一点空间留给幼儿,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这是草地,这是爬山,而老师没等孩子说就自己把“平平的是草地,越来越高的就像是爬山”都说出来了。创编过草地动作时,孩子们发挥自主性,编的动作较为丰富,并能符合过草地轻快、活泼的旋律,爬山的动作也能根据重重的、一步一步的节奏和感觉来创编。整个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