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尝试与探索.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尝试与探索.doc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尝试与探索.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尝试与探索中宁九小陈建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如何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我将自己的一些尝试与探索的方法和体会同大家分享、交流。一、科学搭配,合理分组较为科学合理的划分学习小组既能让学生感到强烈的个人责任,也会使他们认识到互助合作的重要性。同时,这对改善课堂教学的氛围、促进学生良好的认知和非认知品质的发展,培养学生合作、交际等各种技能,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的做法是:1、分组方式首先,根据班内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性别、思想状况、个性特长、家庭文化经济状况、家庭住址等,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其中最为优先考虑的应该是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这些学生应当担负起该组的组织指挥者的作用。其次,考虑学生的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差异与变化,在相应的时间段内进行调整或重组,至少每学期重组一次。2、小组规模各个小组的规模应视班级人数多少而定,一般每个小组由3—8名学生组成。最好是4人为一组,优等生、中间生、学困生的比例大约为1:2:1。3、排列方式一般采用前后两桌排列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时,前排的学生转过身,就可以和后排的学生面对面进行合作学习活动了。这种以班级集体授课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种由优等生、中间生、学困生组成的合作学习小组,有利于同学间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由于各个学习小组的整体实力不相上下,有利于各个学习小组之间开展积极有效的公开竞争学习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学习的时效性。二、具体指导,教会方法要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就必须教会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索、讨论交流的具体方法和策略。1、集体学习在讲授新课前,学生必须预习,做到学生不学,教师不讲。教师要制定出科学实用的学习目标,通过各种手段传达给各个学习小组的学生。小组学生以“个人探索——小组讨论——集体反馈”的方式进行尝试性学习。学生在质疑、释疑后仍然不能解决的,记录下来,反馈给老师,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问题的梳理和整合,以便酌情组织二次探讨。2、课堂讨论把预习时学生反馈上来的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让小组成员提出来,老师围绕问题,分配学习任务,各小组密切配合,分析、讨论、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中,有学生提出疑问:这篇课文的题目是“鸟的天堂”,按说课文应该写鸟的天堂是如何如何华丽,像仙境一样,而课文为什么却写得是一株大榕树?很多同学都觉得这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趁机把学习任务分配给各个学习小组,他们的思维因疑而动,有的在自己读课文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有的直接讨论,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最后终于明白了那株茂盛的大榕树就是鸟儿们自由、幸福生活的天堂。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每个同学都以积极高昂的情绪状态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他们不时闪现出智慧的火花。每个同学都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体会和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3、课后合作课后合作是课堂合作的有力补充,是课堂合作的延续。由于学生各自的差异,基础差的学生在课堂合作中,有些知识掌握不牢靠,这就要通过课后合作来完成。例如在教学《三只白鹤》一课时,在学生解决了中心问题“哪只白鹤能找到那条大鱼,为什么?”后,再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请你来告诉另外两只白鹤,还有什么办法既能藏鱼,又能找到鱼?”让各个学习小组课后合作探究解决,形成一个好的想法,下节课交流,比比看哪个小组的想法最出色。在课后合作中,同学们有充分的时间,通过优差互补、共同合作的过程,促使学困生掌握了基本知识,中等生和优等生进一步巩固了和发展了所学的知识。在以上这些具体的合作学习活动中,逐步教会学生充分交流、认真探讨、互相启发,既学到了知识,又悟到了学法。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思想和方法,也为今后的学习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三、教师参与,适时调控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是实施“合作探究”学习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角色转换,中心下移。与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学习的有力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参与学习活动,能随时了解学生的原始思维情况,及时拨动学生智慧的火花。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先让学生充分地提出自己弄不懂的问题,然后教师抓住“为什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当时的清政府没有抵抗?”这样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同学们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提出了各种见解和意见。教师及时总结点拨:只有国力强盛,才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