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泵零件毕业设计说明书【完整版】.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9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齿轮泵零件毕业设计说明书【完整版】.doc

齿轮泵零件毕业设计说明书【完整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齿轮泵零件毕业设计说明书【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可编辑放心下载)第一章绪论1.1机床夹具概述在机械制造的切削加工、检验、装配、焊接和热处理等工艺过程中,要使用大量的夹具来安装加工对象,使其占有正确的位置,以保证零件和产品的加工质量,并提高生产率,从而提高其经济性。把工件迅速固定在正确位置上,完成切削加工、检验、装配、焊接和热处理等工作所使用的工艺装备称为夹具。把机床上用来完成工件装夹任务所使用的工艺装备称为机床夹具。1.2机床夹具的开展趋势机床夹具是随机械加工技术开展而开展的。机床夹具由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的用夹具开展到大批量生产的专用夹具、随行夹具,经历了市场的开展和技术的推动。随着现在市场需要的多样化、多品种、中小批量及短周期的生产方式在世界贸易中逐渐成为主导方式,传统的专为某个零件的一道工序设计制造的专用夹具已经不能适应这种生产方式的要求。因此,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特点的通用可调夹具、组合夹具、成组夹具等应运而生。数控技术的进步与开展,使得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在机械加工中广泛运用,数控机床夹具也迅速的开展起来。以上这些现代机床夹具技术的出现和开展,代表了现代机床夹具的开展趋势。具体的开展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功能柔性化;传动高效化、自动化;制造精密化;旋转夹具高速化;结构标准化、模块化;设计自动化;机床夹具方面的根底研究的强化。第二章工艺规程设计2.1制定工艺路线工艺方案一表1-1单位:mm工序号工序内容0铸造、清砂、退火10粗铣、精铣I面20镗及面30钻、铰6-M8螺孔40钻、铰2-孔50粗车、精车L面60粗车、精车K面、N面,粗车J面70镗孔80镗孔并倒角90铣M面100钻4-孔110钻斜孔120钻、铰孔及2-M8螺孔1最终检查入库工艺方案二表1-2单位:mm工序号工序内容0铸造、清砂、退火10粗铣、精铣I面20镗及面30钻、铰6-M8螺孔及2-孔40粗车、精车L面50粗车J面,粗车、精车K面、L面60钻4-孔70镗孔、镗孔并倒角80铣M面90钻斜孔100钻、铰孔及2-M8螺孔110去毛刺1最终检查、入库最终工艺方案确实定选择机械加工工艺的顺序的方法:零件主要外表及其他外表的机械加工顺序,对组织生产、保证质量和降低本钱有较大的作用,应根据工序的划分和定位基准的建立与转换来决定。一般原那么为:先粗后精。既粗加工-半精密加工-精密加工,最后安排主要外表的终加工顺序。在各阶段中,先加工基准外表,然后以它定位加工其他外表。先加工主要外表,当其到达一定精度后再加工次要外表。先平面后孔。这是因为平面定位比拟稳定可靠,所以对于箱体、支架、连杆等类平面轮廓尺寸较大的零件,常先加工平面。除用为基准的平面外,精度越高、粗糙度值越小的外表应放在后面加工,以防划伤。外表位置尺寸及公差标注方式也影响工序顺序,应力求能直接保证或使尺寸链数目减少。最终确定工艺如下:表1-3单位:mm工序号工序内容0铸造、清砂、退火10粗铣、精铣I面20钻、铰6-M8螺孔30铣N面40镗孔、镗孔并倒120角50镗及面60粗车J面,粗车、精车K面、L面70钻4-孔80铣M面、P面90钻孔及钻、铰2-M8螺孔100钻锥孔及钻斜孔配作110去毛刺1最终检查入库2.2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确实定2.2.1机械加工余量、毛坯尺寸齿轮泵零件材料为HT200,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采用机器砂箱铸型。铸件的最小壁厚应。壁厚差异不能太大,以防止造成各局部因温差悬殊而引起缩裂、缩孔与裂纹。铸件应进行人工时效。消除剩余应力后再送机械加工车间加工,否那么工件将产生大的变形。根据上述资料及加工工艺,确定各加工外表的机械加工余量如下:表1-4单位:mm图中部位机械加工余量I面2.554H7孔底面2.054H7孔2.0K面2.0L面2.0J面2.0N面2.0D面1.5M面2.0P面2.0G面1.5加工余量参考[3]表2.3-5此表仅供参考2.2.2工序尺寸确实定在一般情况下,加工某外表的最终工序尺寸可直接按零件图的要求来确定。而中间工序的尺寸那么是零件图的尺寸〔最终工序尺寸〕,加上或减去工序的加工余量,即采用由后往前推的方法,由零件图的尺寸,一直推算到毛坯尺寸。由此可知,假设某外表经过n-1次加工,那么其工序尺寸为==〔n≥1〕〔式2-1〕因此,确定了加工余量后,即可根据设计尺寸推算出各工序尺寸以上只适用较简单的工序尺寸确实定,对于较复杂的工序尺寸确实定需进行尺寸链的换算。工序号10:粗铣、精铣I面查[1]表8-33粗铣余量为1.7mm,查[1]8-35公差确定工序尺寸为由表1-4中加工总余量为2.5mm,精铣为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