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时-反射与反射弧-兴奋的产生与传导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中生物---时-反射与反射弧-兴奋的产生与传导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doc

高中生物---时-反射与反射弧-兴奋的产生与传导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1课时反射与反射弧兴奋的产生与传导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1.反射与反射弧1,2,3,4,5,10,15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6,7,8,9,11,12,13,14A级基础练1.(2016山东济南期中)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B)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解析: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动物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2.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是(D)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B.感受器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C.感受器是由传入神经元的神经末梢所组成D.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元的神经末梢所组成解析: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3.如图为一个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A)①s是感受器,m是效应器②s是效应器,m是感受器③a是传入神经,c是传出神经④a是传出神经,c是传入神经⑤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a→b→c→m⑥兴奋的传导方向是:m→c→b→a→s⑦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a→b→c→m或m→c→b→a→s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⑦D.②④⑦解析:根据神经节的位置,可判断出s是感受器,m是效应器,a是传入神经,c是传出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a→b→c→m。4.“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B)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C.不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解析: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受损,则对相应的刺激不能产生相应的运动,但是因为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对刺激还是有感觉的。5.给某人踝关节处注入局部麻醉药,此处暂时失去了痛觉,但还能运动,该局部麻醉药作用的结构是(C)A.神经中枢B.传出神经C.感受器或传入神经D.效应器解析:注入麻醉药之后,失去了痛觉,说明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受影响,还能够运动,说明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及效应器是正常的。6.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A)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解析:静息时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兴奋时变为内正外负。7.静息时,大多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C)A.对阴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Cl-大量流出膜外B.对阳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Na+大量流出膜外C.对Na+的通透性比较小,对K+的通透性比较大D.对Na+的通透性比较大,对K+的通透性比较小解析:静息电位是K+外流形成的。8.(2015江苏南京期末)已知神经细胞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平衡是一种常态现象,细胞不受刺激时,膜外有较多的正电荷,而膜内则相反,如图所示。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此时膜内外会产生相关的电流,则膜外与膜内电流方向为(A)A.膜外b→a;膜内a→bB.膜外b→a;膜内b→aC.膜外a→b;膜内a→bD.膜外a→b;膜内b→a解析:受刺激后,刺激部位电荷为外负内正,与相邻部位形成电位差,膜外电流为b→a,膜内电流为a→b。9.离体的枪乌贼(海洋动物)巨大轴突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一所示为该部位受刺激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请回答:(1)图中造成bc段电位变化的原因是某种离子的跨膜运输,该段这种离子的跨膜运输(填“需要”或“不需要”)耗能;若适当降低该轴突细胞膜外的Na+浓度,则c点将(填“上升”“不变”或“下降”)。(2)某同学用该离体轴突做了以下实验(如图二):取一灵敏电流计,在上述受刺激部位左侧1.0cm处的膜外连接一个电极,在其右侧1.5cm处的膜外连接另一电极,在该部位给予适当的刺激,可观察到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次方向(填“相同”或“相反”)的偏转,这个实验可证明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的。解析:(1)bc段是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该过程中Na+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不需要消耗能量。若降低细胞膜外Na+浓度,则其与细胞内Na+的浓度差减少,动作电位峰值(即c点)下降。(2)该刺激首先到达左侧电极处,该部位膜外侧电位变为负,而右侧电极处膜外电位仍为正,指针发生一次偏转;一段时间后,刺激传递到右侧电极处,该处膜外电位变为负,而左侧电极处膜外电位已转为正,此时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