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1.4《短歌行》课件(1)(人教大纲版第三册).ppt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1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语文:1.4《短歌行》课件(1)(人教大纲版第三册).ppt

语文:1.4《短歌行》课件(1)(人教大纲版第三册).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据考证,这首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赤壁之战后,当年曹操已经53岁了,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原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廷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研读一:忧思难忘。何以解忧?研读二:诗人是如何间接地表达出他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先引《子衿》,写求贤不得,故反复沉吟.后引《鹿鸣》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管子.形势解》之语,原文:“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诗意比喻执政者能宽宏大量,广纳贤才。这里暗喻曹操自己像山一样不厌其多容纳土壤,像水一样不厌其大而容纳众水,表明要宽宏大量,广纳人才。课后思考题: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