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章课程论讨论:一、课程评价的含义课程评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评价,包含了教学评价。狭义的课程评价主要指对课程方案的评价。(一)广义的课程评价广义课程评价的对象3.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及其自身发展的评价学生学业成绩及其自身发展的评价是课程评价中最核心、最基本的活动。评价的领域包括认知领域、态度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常以认知领域为主。4.对课程评价的评价课程评价本身也可以是评价的对象,也称元评价(meta-evaluation)。元评价是在评价工作完成之后,为了检讨评价方案的实施过程与结果,借以总结成功经验和纠正评价工作之不足,而对已完成的评价工作进行价值判断,即对刚完成的评价工作进行再评价。改革目标(二)狭义的课程评价二、课程评价的功能为什么要进行课程评价?课程评价的功能3.课程比较与选择对不同的课程方案,可以比较其在目标设置、内容组织、教学实施以及实际效果等方面的优劣,从整体上判断其价值,再结合需求评估,就可以对课程作出选择。4.确定目标达成的程度对一项实施过的课程计划,评价可以判定其结果,并通过与预定目标的比较对照,判断其达成目标的程度5.成效的判断一项课程或教学计划在实施后究竟收到哪些成效,可以通过评价全面衡量,作出判断。三、课程评价的类型(一)以评价作用为依据的分类2.形成性评价3.总结性评价(二)以评价主体为依据的分类谁来评价课程?(三)以评价关注焦点为依据的分类(四)以评价与目标的关系为依据的分类(五)以实施评价的正式程度为依据的分类四、课程评价的过程五、课程评价的方法3.走向多元的课程评价方法——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关系教育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用任何一种方法评价教育现象,都是不可能完善的。方法本身并无对错之分,关键是它的运用范围恰当与否,因为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只有在全面深刻地认识各种方法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在课程评价中恰当地选择和使用。六、课程评价的模式(二)有代表性的课程评价模式2、目标游离模式3.背景—输入—过程—成果模式(CIPP模式)斯塔弗尔比姆首创,该模式将课程评价分为形成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四类。背景评价。考察学生的需要,以调节现存的目的及其优先顺序。输入评价。方案、计划可行性的评价。过程评价。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不断检查,描述课程实施情况,反馈信息。成果评价。测量、解释和判断教育的成就,确证人们的需要被满足的程度。4、CSE评价模式CSE课程评价图例七、课程标准与教材的评价(二)教材评价1.含义。教材评价,实质上就是通过特定的方法和途径对教材的有效性、可靠性、可行性和使用效果进行分析,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分析结果加以综合概括,从而得出对教材价值的总体判断。——高凌飚主编:《基础教育教材评价:理论与工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2.教材评价的过程教材评价过程,包含的基本步骤有:“明确评价目的”“确定评价要素”“收集价值主体信息”“收集价值客体信息”“做出价值判断”“进行元评价”。——丁朝蓬著:《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93-97页。3.教材评价的方法:教材评价,有许多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中比较常用的有:“专家判断法”“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4.教材的评价准则八、新课程评价(二)实现课程评价观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5.新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而且要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全面成长,评价内容要多元。6.新课程评价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标准的差异性。7.新课程评价要改变那种只顾结果不顾过程、只顾目的不顾手段的评价思路,积极倡导动态的、过程的评价。8.新课程评价倡导采用情境化的、真实的评价方式,追求与教学相结合的评价。9.新课程评价要恰当、综合地运用定量评价方法与质的评价方法。讨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