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理答,有效互动.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实现理答,有效互动.doc

实现理答,有效互动.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实现理答,有效互动“有效理答的实践研究”在我校申报这个课题前,我对“理答”这个词还不了解。网上的资料也不是很多,提到最多的是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认为,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课堂问答包括发问(教师提问)、侯答(学生思考问题和组织答案时教师的等待)、叫答(教师指名某位学生或小组回答问题)、理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应),这四个环节是前后连接的。理答既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教学评价。它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的即时评价,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对话”,一方面可以及时理清教学思路,调整教学过程,修改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关注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进一步学习,确保教学的高效顺畅。理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如今老师的课堂理答行为不是令人很满意:由于理答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即兴互动行为,很难提前预设,再加上很多教师缺乏理答技巧与理答机智,导致课堂上的不当理答屡屡出现,如含糊其词,没能机智有效地利用学生的"灵光一现";敷衍搪塞,对意外生成的问题采取了敷衍搪塞的态度,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些老师缺乏静心倾听的意识,贸然肯定或否定学生的独特见解,将学生的创新思维扼杀在"摇篮"中;有些老师急于完成教学任务越俎代庖,面对学生难以回答的问题时,他们往往不等学生开口或者说完,就迫不及待地将正确答案和盘托出。不仅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也泯灭了学生的智慧灵感;单调浮夸,有些老师平时不重视对理答知识的积累,理答时动辄就是"很好、真聪明、真了不起……"这种空洞、单一的评价语言会让学生觉得既夸张,又缺乏新意,长期使用,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的浮躁心态,表扬也就失去了意义。这些显然不是很恰当的理答行为。那如何能使自己的理答更高一筹、更富艺术性呢?我觉得必须把握以下几点:1、尊重学生,倾听学生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佐藤学认为,倾听学生发言,如果打一形象比喻的话,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练习。因此,这里所说的“球”指的是学生的“发言”,那么要使课堂焕发生命的精彩,老师必须具备优秀棒球运动员的素质,而对老师来说,就是要准确地接住学生的“发言”,这一素质的基础就是学会倾听。其实,有时细细想一想,我们的教育有时简单得只需要一次充满善意、理解与信任的静静的倾听。其实,许多老师也都明白,如果能暂时放慢自己教学的进度,允许学生发言模糊一点,不一味追求“发言热闹的课堂”,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课堂”,因为只有在“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才能准确地把学生抛过来的球准确接住。另外,需要强调的是:课堂中应该是老师主动地去接学生的球,而不是学生去套老师的手套。只有这样,才会让“投球”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老师才能与倾心投球的学生产生想法共振。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你认真地听了吗?如果做到了这点(即使你什么也不说),你就接住了学生抛过来的球!2、肯定、鼓励为主。我们不妨明确地告诉他:你的想法很好,想象力真丰富!让学生知道:哦,尽管事实不是这样,但是我的想法很好。这样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积极性得到鼓励,个性得到张扬。长此以往,学生就敢于、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同伴间经常会产生脑力激荡。3、有明确的针对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和策略。在新课改、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许多老师不敢给予学生明确的回答,有时含糊其词,这样搞得学生也不置可否。一般来说,学生跟我们成人一样,在回答后很想知道对错好坏,这时老师的应答应尽可能明确一些,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关怀,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我听过一节这样的课,老师的理答很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