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互动交流有效性探究.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课堂互动交流有效性探究.doc

课堂互动交流有效性探究.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目题目录(1)一、课堂互动交流有效性探究概述………………………………………………………(1)二、“课堂互动交流”提高有效性的方法…………………………………………………(3)(一)课堂互动交流的组织形式…………………………………………………………(3)1.适当采用自由分组的方式………………………………………………………(3)2.书面交流与口语交流相结合……………………………………………………(3)3.借助视觉、听觉冲击带动交流……………………………………………………(4)(二)课堂互动交流的内容………………………………………………………………(4)1.以“语文美”带动交流……………………………………………………………(4)2.以文体特点为互动交流点………………………………………………………(5)(三)课堂互动交流中对教师的要求…………………………………………………(7)1.平等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7)2.不强迫学生安静…………………………………………………………………(8)3.懂得如何结束交流………………………………………………………………(9)参考文献致谢………………………………………………………………………………(10)……………………………………………………………………………………(11)课堂互动交流有效性探究新课程改革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重视和提高。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是通过提问、交谈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使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然而,由于对“课堂互动交流”没有准确的定位和深入的了解,教师在进行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走入了“提问等同于交流”“交流就是一种言语过程”、“交流越多越好”的误区,导致一些课堂出现了“为交流而交流”的现象,流于形式,课堂互动交流的有效性很低,没有真正发挥课堂互动交流的作用。要真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就必须对“课堂互动交流”的定义有准确的认识和定位,就必须避开课堂互动交流的误区,并且勇于采取新的组织形式来使学生愿意交流,正确地选取交流内容以引发学生的交流兴趣,并且在交流过程中懂得运用交流技巧,尊重学生心理特点,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在互动交流中采用正确的组织形式、选取正确的互动交流内容,并且运用交流技巧、公平平等地对待学生,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互动交流的有效性。“课堂互动交流有效性”一、课堂互动交流有效性”的概述课堂是一种特殊的群体,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最主要阵地。课堂互动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的过程。[1]交流,指一个人或群体通过言语的或非言语的信息,在另一个人或群体的头脑中激发思想。[2]教学性交流则特指课堂上教师用言语的或非言语的信息来激发一个或多个学生思想的过程。课堂互动交流指的是,在课堂上,教师用言语或非言语信息激发一个或多个学生思想、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课堂互动交流有效性是指在课堂上,教师用言语或非言语信息激发一个或多个学生的思想、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这一行为所达到的结果的程度。它包括了参与互动交流的人数多少、参与互动交流人员的交流意愿的高低以及互动交流结束后互动交流人员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等问题。由于对“课堂互动交流”没有准确的定位和深入的了解,有些教师走入了“课堂互动交流”的误区,为交流而交流,重视交流数量而忽略交流质量,使得课堂互动交流的有效性很低。(一)提问就是交流互动我们很容易看到这样一种课堂,课堂上老师不断地提问题,学生不断地回答,整个1[3]课堂看起来很活跃,双方都感到很满意,以为已经达到了交流的目的,比如语文老师上这样上《琵琶行》最后一段。师:“感我此言良久立”这句诗是不是把琵琶女矛盾复杂的情绪给表现出来了呢?学生:是。师:不错,‘同是天涯沦落人’,琵琶女听完白居易的故事之后,非常的同情,又想起自己的身世,更加的激动。那琴声是怎样的呢?学生:却坐促弦弦转急。师:对了,作者在这里怎样啦?生:青衫湿。师:那第三次嗔伺们笞髡叩母星槭遣皇谴锏搅俗罡叻灏?学生:是。师:是的,诗人通过青衫湿间接表现出琵琶声的感人,也表明自己的感情已经达到了最高峰。这样的课堂真的达到交流了吗?其实不然。教学互动交流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一个过程,它还包括了一个效果问题,即信息传递成功之后是否产生了“激发思想”的结果,只有产生了这样一种结果,那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