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世情类说明(古代哲理笑话)(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前言滑稽类荒诞类嘲讽类巧言类机敏类幽默类世情类夸张类诙谐类影射类世情类说明这里的“世情”,指的是人世间的情状和包含的哲理。这部分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表现的是人情哲理。这类笑话,往往同时也是寓言,但它们与一般的寓言有一个不同点,那就是能引人发笑。我国先秦及稍后的典籍中的笑话多与寓言有密切关系,常常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而作的,可以看成是某种哲理的形象化的解释。例如,下面选的《揠苗助长》,就是为了告诉人们,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内在的规律,人要想促进事物的发展,只能遵循、利用这些规律,而不能违背它们。违背了客观规律办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再比如《刻舟求剑》说明的是,客观情况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那么做事情就该根据变化的客观情况不断变化自己的做法,以适应新的情况。如果不顾客观情况的变化,一味墨守成规,那是愚蠢的,而且不会取得成功。这些寓言式的作品之所以又是很好的笑话,是因为它们住往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同一种表现手法,即把违背客观规律的、愚蠢的行为采用夸张的、生动形象而又十分直观的方式展现在读者面前。另一类作品表现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十分常见而且似乎十分普通的事情。这些事情由于大家见得太多,又太平常,可能并没有注意到其中可笑的地方。但是经过作者的叙述和艺术加工,其中的笑料就一下子突现出来。这些事情似乎在我们的生活中就碰到过。这种笑话往往看上去平平淡淡,欣赏起来却很耐人寻味。揠苗助长宋国有个人,担心自己的禾苗长得不快,便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拔高一点。拔完后,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萎了。——先秦·孟轲《孟子》改正错误有个人,每天偷邻居家一只鸡。有人对他说:“偷东西不是正派人的行为。”偷鸡的人说:“那么我就改正这个错误,改为每月偷一只吧。”——先秦·孟轲《孟子》浑沌开窍南海之帝名叫倏,北海之帝名叫忽,中央之帝名叫浑沌。倏和忽经常到浑沌那里聚会,浑沌待他们很好。倏和忽商量怎样报答浑沌的友情,他们说:“人们都有眼、耳、鼻、口七窍,用来看、听、吃、呼吸,唯独浑沌什么也没有,我们就试着为他凿开七窍吧。”于是他们就为浑沌凿七窍,一天凿成一窍,凿到第七天,七窍全凿通时,浑沌就死了。——先秦·庄周《庄子》不能怪狗杨朱的弟弟杨布穿着一件白衣服出门去。天下雨了,淋湿了他的衣服,他便脱下外面的衣服,露出里面的黑衣服回家来。他的狗不认识他了,便对他狂吠。杨布大怒,就要打那只狗。杨朱见了说道:“你不要打它,你也会这样。当初如果你的狗出门时是白的,回来时却变成黑的了,难道你能不觉得奇怪吗?”——先秦·韩非《韩非子》长生之术燕国有个宾客,自称会长生不死的法术。于是燕王派了一个人去跟他学,打算学成后回来教给自己。可是,派去的人还没来得及学,那个宾客就死了。燕王大怒,责怪派去的人学得太慢,便狠狠地惩罚了他。——先秦·韩非《韩非子》没工夫闲扯郑地有个人去卖猪,天色已晚,也没卖出去,便急急忙忙地赶路回家。正在这时,有个买主来问价钱,卖猪的人不耐烦地说道:“我回家的路很远,天又快黑了,哪有闲工夫和你扯这个!”——先秦·韩非《韩非子》馊主意有个姑娘就要出嫁。别人对姑娘的父母说:“女儿出嫁后,不一定就能生儿子。所以平日应该让她从婆家多偷些衣物、器具藏在外面,防备着一旦不生儿子,被婆家赶出来,生活才会有着落。”姑娘的父母觉得这个主意很对,便让女儿经常在外面藏私房钱。姑娘的公婆发现了这件事,就说:“做了我家的媳妇,却又生外心,这样的媳妇怎么能要?”于是便把她休了。姑娘的父母更加佩服给自己出主意的那个人有远见,便把女儿被休的事告诉了他,并认为那人对自己很忠心,所以始终对他很好。——先秦·韩非《韩非子》刻舟求剑楚国有个人乘船渡江,不小心把佩剑落进了江里。他赶紧在船弦上刻下一道记号,说道:“我的剑就是从这里掉下去的。”等船驶到了对岸,停下来时,那人便按记号处跳下水去寻找自己的剑。——先秦·吕不韦编《吕氏春秋》富人赎尸洧河的水很大,郑国有个富户家里有人掉进洧河淹死了,别人得到了死者的尸体。富人听说后,来要求赎回尸体,而得到尸体的人要钱太多,所以事情没办成。富人把这件事告诉了邓析,向他请教该怎么办。邓析说:“你放心等着吧,别人肯定不会去买那尸体。”这样一来,得到尸体的人犯愁了,便也去问邓析怎么办。邓析又说:“放心吧,那富人一定不会去买别人的尸体。”——先秦·吕不韦编《吕氏春秋》便宜了你宋国有个人叫澄子,丢失了一件黑衣服。他在路上寻找,遇到一个妇女也穿着黑衣服,便扯住不放,硬要拿人家的衣服,还说:“我丢的就是一件黑衣服!”那妇女分辩道:“先生丢的衣服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