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八章第一节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开始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性质:从反对外国反对帝国主义的附庸——中国的买办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它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从反对中国的大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他又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新中国在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当中,已经开始对它进行适当的限制,并把其中的大部分引上了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第三,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第二节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好比一只鸟,它要有一个主体,这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它又要有一双翅膀,这就是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只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鸟的两翼丰满了,鸟的主体才能腾飞起来。即主要的任务是实现国家工业化;而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就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全面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社会历史条件第三节走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基本完成: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运动加速发展,出现了农业合作化高潮。到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第一,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第二,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通过互助、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第三,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第四,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第五,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三)历史意义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三)改造的步骤(2)1954年1月—1955年上半年,主要是对个别企业公私合营阶段(3)1955年下半年—1956年底,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形式(四)改造特点和经验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1952年:国营经济19.1%,合作社经济1.5%,公私合营经济0.7%,个体经济71.8%,资本主义经济是6.9%。1956年:国营经济32.2%,合作社经济53.4%,公私合营经济7.3%,个体经济7.1%,资本主义经济接近于零。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