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6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docx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思路这是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言文故事,第一课时主要是了解作者孔子的生平,学习本文的生字,读准字音;第二课时重点分析课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这个故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的生字。3情感目标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这个故事。教学重难点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这个故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齐读课题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孔子,两个小孩)二,介绍资料,了解背景知识。1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学生甲: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生乙:孔子从小生活在贫困之中,与寡母相依为命,学会了干不少"卑贱"的杂活。后来做过委吏(管仓库)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直至受鲁国叔臣季氏赏识,做了鲁国司寇,才进入大夫的行列。学生丙:孔子熟读古代文献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传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学在官府的状况,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开了先河。三,初读课文,纠正字音。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四,学生字。1分小组学习生字。2交流汇报。第二课时一,导入课文。同学们,平时你注意观察过太阳吗说说你的观察结果。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讨论这个问题的二,初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三,细读课文,理解句意。1。学生对照注释,自学课文,并找出不理解的字。2。分组学习,交流学习成果。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解释。第一自然段: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1)游:在这里指游历说服,走访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2)小儿:小孩。(3)其:指两个小孩辩论,争论这件事。(4)指名读这一段话,试着说说这段话的意思。(孔子东游,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他们为什么争论。)第二自然段: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1)第一个孩子的想法是什么读一读原文。(2)始出:刚刚,开始升起来。(3)也:语气助词,表示判断成解释的语气。(4)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个孩子的看法。(他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远。)(5)再说说第二个孩子的想法。(他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近。)第三自然段: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1)第一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读一读他的理由。(2)如:好像。此:这。乎:助词,表示疑问,跟"吗"相同。(3)说一说他有这样看法的理由。(太阳刚初升时大得就像车盖,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盘盂,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4)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1)第二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2)说说他有这样想法的原因(太阳刚初升时阴阴冷冷,到了中午太阳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去。这不是离着近的热,而离着远的凉吗)(3)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为:说。(2)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孔子不能判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得多呀")四,分角色朗读课文。五,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一个演孔子,两个演小孩儿,一人当旁白。)《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下列词字句的读音和意思东游、故、去、车盖、盘孟、探汤、孰为汝多智乎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知识。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流利地朗读古文的能力,并达到熟读成诵。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三、情感目标1、学习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2、引导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日》中所体现的古代劳动*认识自然,探求真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求真美。【学法引导】1、这则故事生动活泼,又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然后在加强诵读训练的同时,指导学生复述故事,并结合印发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讨论时,学生可能会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2、文中涉及的有关科学常识、历史典故等,教师将有关材料印发给学生。3、掌握“东游、故、去、车盖、盘孟”等词语的意思。【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