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巧用信息技术创新英语课堂作者:沈岚岚来源:《中国新通信》2024年第03期摘要:在信息时代,计算机的运用与各行各业的每个岗位都紧密相连,英语听力教学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的中等职业学校注重培养中职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以便他们在未来的就业岗位上能够用英语处理业务并进行交流。但就目前形势看,“聋哑英语”现象在中职英语课堂中普遍存在,中职生的英语听力水平令人担忧。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听”并非简单竖起耳朵即可理解,考虑到“听”的瞬间性和相对抽象性,本文着力探讨了在人“机”互动下,中职英语听力教学策略研究带来的积极意义。关键词:听力;计算机;中职生;“互补策略”一、现象描述(一)“听”教的效率不足《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之中是推动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教学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然而,传统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相对单一,主要通过教室内单一的一套多媒体系统对学生进行听力教学,忽略了个体对英语听力的不同需求,不利于整体发展。由于中职学校存在专业分班的差异,中职生的英语水平也参差不齐;“重专业、轻文化课(包括英语)”的思想日渐泛滥,影响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大多数中职生的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词汇量积累不足,语法掌握较不扎实,因此对于他们来说,要在英语课堂上全面地掌握英语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而在这四项英语基本技能中,掌握“听”的精髓更是难上加难。(二)“听”策的选择狭隘长久以来,对听力理解本质的不同认识相应地派生出了许多不同的听力理解模式,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学者Helgesen和Brown在2007年总结的三种听力加工模式:“自下而上”加工模式、“自上而下”加工模式以及交互加工模式。从目前中职的听力实际教学来看,由于受到听力环节中各类语言和非语言因素的困扰,听力教学成为中职英语专业教学中最难突破的教学环节之一。目前,中职英语听力课堂仍旧是以“从下往上”逐级训练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课堂中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反复地引导学生从最低层次的语音等进行听辨,并逐渐向高层次的语义转化,“机械性”和“反复性”常是这类课堂模式的代名词。长此以往,这种程序化的单向传递信息模式必将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扼杀学生的天性和创造性,从而冲淡语言的交际功能。事实上,“自下而上”模式在听力习得过程中确实有一定的积极的效果,但是听力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困扰。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听力效果,教师不仅需要教会学习者运用技巧和策略去理解听力语篇中的寓意,还应该鼓励他们在“自下而上”的基础上运用“自上而下”的策略进行大胆地去听、去预测、去猜想听到的真正含义,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问题診断(一)学生英语素质情况笔者观察苏州某校,发现此校的生源主要来自苏州市吴江区各个乡镇,大部分学生的中考成绩处于全市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无法进入普通高中就读。这些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为薄弱,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他们选择读中职主要是为了掌握一门实用的技能,以便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在这种学习动机下,学生往往更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对英语课的重要性相对而言认识不足,有些学生甚至因为英语基础不扎实而觉得上英语课如同“听天书”一般困难,难以理解。中职生的英语能力普遍较为薄弱,再加上听力教学理念的滞后,使得许多中职生对原本可以提升英语听力技巧的听力课堂逐渐失去兴趣,进而丧失了对听力学习的信心。(二)听力教学实际情况据笔者观察,该校学生在英语各项技能,尤其是听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很多教师在英语课堂上教授英语听力的时间远远少于阅读,也正因如此,“听”有时被错误地视为英语阅读教学的相关附属或补充教学,导致其被轻视或忽略。笔者学校的英语听力教学和大多数中职学校一样,是在非自然的环境下展开的,并且大多数情况下,英语听力教学“轻输出而重输入”,所谓“输入”主要依赖于视觉内容输入(阅读输入)。这导致很多中职生在听力的过程中虽然掌握了大量的听力文本内容阅读技巧和词汇学习方法,但在改善和提高听力能力方面却毫无进展。这样的教学方法严重制约了中职生的听力能力习得进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教学设施和教学改革逐步得到完善后,笔者尝试将任教班级带到先进的“未来教室”,通过人手一“机”,人“机”互动,达到听力教学的最佳效果。三、教学对策(一)“自下而上”策略训练“自下而上”的听力理解过程强调从文本中分离出语言单位,从解码的最小单位(音素、音位)开始,再到词、句、段、篇章等层层递进地理解,最终解码出“意思”。也就是说,“自下而上”是一个从部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