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财务分析课件(浙江大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财务分析的主体和目的一、财务分析的主体(一)投资者(二)债权人(三)企业管理当局(四)政府部门(五)其他二、财务分析的目的1、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2、为信贷决策提供依据3、为管理评价提供依据4、为监督评价提供依据5、为宏观管理决策提供依据6、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第二节财务分析基础知识对会计的涵义目前还没有非常统一的定论,综合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活动。另一种观点认为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以产生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信息的系统。“管理活动论”强调会计的监督或控制职能,认为会计可直接参与经济管理。而“信息系统论”把会计看作是一个信息的生成和提供系统,强调会计的反映职能,认为会计主要是提供信息,供决策者参考,对决策起支持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倡导这两种观点的融合,认为会计既是一个信息系统同时又是一种管理活动。一、会计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一)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假设认为会计核算的是某一主体的经济活动,而不是这一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也不是其他主体的经济活动。会计主体假设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二)持续经营假设该假设是指只要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企业马上要面临破产,进行清算,会计上都假设其经济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在可预见的未来持续进行下去。这是绝大多数企业所处的正常状态。持续经营假设很必要,财务会计的许多原则和方法都是建立在它的基础之上的。如企业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固定资产按使用年限计提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等。(三)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一定期间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期间可以按年、季、月划分。我国会计年度采用日历年度按年划分的会计期间称为会计年度,我国会计年度采用日历年度会计分期假设界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该假设是产生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一致性等原则的基础。(四)货币计量假设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会计主体采用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来核算其发生的经济活动。货币计量假设使得企业对大量复杂的经济业务进行统一汇总、计量成为可能。货币计量假设隐含着币值稳定不变的假设。该假设使会计具有如下局限性:1、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反映的内容,仅限于那些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2、币值并不都是稳定的。我国的记帐本位币为人民币。(记帐本位币是指会计核算中采用的基本货币单位)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为了实现会计目标,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必须明确会计核算的原则。会计原则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规范。我国1992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了会计核算的12条原则。2000年12月29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又增加了一条实质重于形式原则。2006年2月15日发布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2007年开始施行。该准则直接提出了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一)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二)相关性原则相关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三)可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是指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四)一贯性原则一贯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理由、变更的累计影响数等,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五)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六)明晰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七)权责发生制原则又称应计制原则。指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在权责发生制下,收入是否实现,就要看产品是否已经完成销售过程,劳务是否已经提供,如果已经完成或提供,并已取得收款的权力,收入就算作实现。权责发生制下判断费用是否发生,则要看与其相关的收入是否已经实现。如果收入已经实现,那么与之相关的费用不论是否付款,均应视作发生。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是现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