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专业(083001)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环境科学专业(083001)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环境科学专业(083001)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环境科学专业(083001)研究生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职业道德。具备高度的环境意识和二十一世纪环境保护事业赋予的责任感,在“知识”、“能力”、“做人”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能够为新世纪我国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的环境保护专门人才。具备环境科学方面扎实的基础知识及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技能和能力;熟悉和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进程和学术动态;具备独立从事环境科学研究方案设计、污染防治与修复原理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的能力。进入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应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相关的学科领域有着广泛的了解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且要更加具有创新和独立工作能力。具备高度综合的、有扎实宽广的环境知识及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技能和能力。了解该学科的发展、现实和动态,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相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学位论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选题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掌握一至二门外语,具备良好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能力和健康的身体。二、学科介绍南京大学是全国最早开展环境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单位之一,是江苏省重点学科,是全国首批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并与同济大学共建“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本学科是教育部环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单位和第二届副主任单位,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单位。本学科是南京大学“教育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工程)”重点发展新兴学科之一。研究方向1.环境化学·有机污染化学·无机污染化学·污染防治化学·环境分析化学·污染生态化学·理论环境化学2.环境生物学·生态毒理学与风险评价·环境生物技术·环境生物化学·环境遗传毒理学·环境微生物学·生物修复师资力量本学科环境科学方向现有教授16人,副教授10人,博导15人。并有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科研水平自1996年以来,本学科点主持了国家、省部等研究课题7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项,科研经费共2700万(包括国际合作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76篇,其中中文核心刊物298篇,外文刊物182篇,SCI源刊物论文180篇,SCI源论文数在全国环境类单位中名列前茅。出版专著7部,参编专著5部,出版教材5本。获国家、省部奖10项,鉴定成果15项。开展国际合作项目10项,举办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7次。研究成果具有国际和国内学术影响。三、招生对象硕士研究生:具有大学本科文凭及同等学历的应届毕业生和在职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提前攻博研究生:具有大学本科文凭应届毕业生和在职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和面试合格者,入学后前二年完成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通过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合格后,参加全国博士入学考试合格者,经系学术委员会审核和校研究生院批准直接转入博士生学习。博士研究生:已获硕士学位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和在职人员,经博士生入学考和面试合格者。四、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三年提前攻博:五年/六年博士研究生:三年/四年在职博士生:三/五年五、课程设置(一)硕士生阶段A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自然辩证法(2学分)硕士英语(4学分)B类环境科学研究进展(2学分)环境工程技术进展(2学分)C类有机污染化学(2学分)环境生物修复(2学分)仪器分析进展(2学分)污染生态化学(2学分)环境生化毒理学(2学分)环境科学高级建模方法(2学分)D类大气污染化学(2学分)环境界面化学(2学分)环境过程动力学(2学分)环境生物无机化学(2学分)高级环境微生物学(2学分)新型工业分离技术(2学分)清洁工艺(2学分)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2学分)环境规划与管理进展(2学分)环境分子生物学(2学分)土壤生物化学(2学分)全球环境变化和区域响应(2学分)环境遗传毒理(2学分)20.生态毒理学进展(2学分)补修课程:本科阶段不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学生及在本学科上欠缺本科层次知识的硕士研究生,应根据学校要求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有关课程,补修不合格者不予毕业。硕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一般为32个学分,非本科及同等学力入学者为36个学分。(二)博士生阶段1、公共基础课2、专业学位课•有机污染化学进展•环境生物信息学•分子生态毒理学现代环境分析技术及实验六.培养方式(一)硕士生培养建立研究生分流培养的机制,配合多规格多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阶段性考核。选拔培养对象,重点扶持进行提前攻博。改变课程考核的单一的考试形式,代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