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读《中国留守儿童现状》有感李蓉蓉最近,偶然于新华书店购得一本新书,内容是有关于留守儿童的,还没有翻阅其中的内容,我已经被封面深深的吸引了,封面上孩子们渴求的眼神像石子,在我的心湖里激起了片片水花……书看完了,很多故事看了不止一遍,书中饱含了孩子们的坚强、坚持、坚韧、勤劳、懂事、好学、以及……无奈的负面现实!我常常掩卷思索: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这些留守儿童?是因为农村家庭的贫困,还是外面世界的诱惑?父母走了,把年幼的孩子留给年迈的双亲照顾,将责任简化为每月寄送大笔生活费和学杂费,每月打几次慰问电话,每年回几次家,可以说,在外打拼的大部分父母都不容易,省吃俭用的把钱攒起来寄回家里。可是,这些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很多年事已高,身体状况本就不佳,自顾尚且艰难,谈何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所以留守儿童大都缺乏应有的家庭教育,意志力坚韧的能兼顾到生活和学习,意志薄弱的便渐渐厌倦淡化了学习……课堂上,有老师的约束,孩子们尚且能克制自己,遵守规矩;而在放学回到家里后,就变成脱了缰的“野马”。没有了唠叨的母亲,严厉的父亲,就像风筝没有了牵引的线,越飞越远,但其命运最终还是一头载到地上……比起优越的生活,孩子们最终需要的还是生活上的照顾和心灵上的引导,留守儿童得不到正常家庭孩子的关爱,得不到父母给予的庇护和引导,却又早早的被赋予和年龄极不相称的自由和责任,我想,这对他们确实是不公平的!留守儿童—虽然现在已经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仍然穿着脏兮兮的衣衫,拿着破破烂烂的课本,奔波在家、学校甚至田间地里。寒暑假就背起书包,如候鸟般去父母身边小住上一段时间,而后又是长时间的分离和思念。对他们来说,相聚的幸福是短暂的,与城市儿童厌烦父母过多的关注相比,他们是无比渴望父母能多关注自己的,因为与他们相伴最多的一直是空荡荡的房屋,寂寥的夜晚,木讷的老人,还有,对父母无尽的思念……在老师看来,他们中的很多人成绩都不怎么好,是啊,每天有许许多多的家务和农活要做,每天,天蒙蒙亮就得往学校赶,否则就会迟到;每天一放学就得往家跑,否则天黑也到不了家,每天要像个大人一样的要求自己,否则自己都哭鼻子了,弟弟妹妹怎么办?这样的环境下,有多少人能坚持取得优异的成绩呢,毕竟他们不过十三四岁的年纪,也会有人性特有的懒惰,也会闹情绪,也会感到乏了累了,也会在苦恼时,想要痛痛快快的哭一场,也会在遇到难题时,想到放弃。这样的他们,很正常……而据媒体报道,这样的一个特殊群体的人数已有约6000万之众,真是令人吃惊的数字啊!倘若中国农村现有6000万的孩子严重缺乏家庭温暖,缺乏母爱和父爱,我想,他们的成长必定饱含了很多不稳定因素,也许,这就是现在埋下的一颗“定时炸弹”,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轰然爆炸!长期的压抑导致的冷漠、自卑、内向、缺乏安全感,这些都将引发连锁反应:失学、失业、失婚、青少年犯罪率……尤其中国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尖锐到不容小觑,电视、杂志、报纸上很多案犯都是未成年人,而其中更有许多人来自农村,这确实值得人们心痛,我们总爱说“国家的未来靠年轻人”,可是为什么我们很多年轻人却在上学的年纪,离开了课堂,奔向了本不属于他们的社会呢?我们做的到底够不够?我想,在我们已经意识到问题的情况下,更应该去行动,不是喊口号,不是搞运动,真真正正的为他们做点事:教师们在学习上要更多的照顾他们,在思想上更要时常开导他们;政府要在生活上实实在在的照顾到他们,多为他们的父母制定政策;社会在这个问题解决以前,永远不要漠视了这个特殊群体,时时刻刻的能考虑到他们,为了他们,就够了……我们已经不能再束手无策地,眼睁睁地看着这样一个群体在哀伤中成长,走入社会,那样,如果他们中有人糟蹋了自己的人生,我们就成了无动于衷的看客,甚至帮凶,我想,善良的我们无论如何是于心不忍的。那么就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