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202-202学年高中地理人教.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202-202学年高中地理人教.pdf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202-202学年高中地理人教.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为了落实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要求,本节课安排了“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三个标题。本节课以地球自转运动为入手,让学生通过图表以及实例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点以及黄赤交角存在的影响。为第二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学习作前期知识的铺垫。二、学情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在高中阶段学习了一年的地理知识,对地球的运动有了一定的了解,需要进一步的学习,使知识抽象化、系统化。为后面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学习扎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三、教学目标1、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解释与之有关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2、运用图表,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3、通过图表,认识黄赤交角的存在及其产生的影响,并理解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自转、公转的特点。黄赤交角的形成。难点: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五、教学方法教法:讲述法、问答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法:小组讨论法、读图分析法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这是2011年11月一个晴朗无月的夜晚,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拍摄团队将相机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星空并固定好,通过长达6小时的曝光,得到一张绚丽的星轨照片。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这些恒星在天空中看起来都围绕北极星附近做圆周运动?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与拍摄地点的纬度有什么关系?好!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一起学习地球的基本运动形式——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活动1:请同学们根据地球的自转示意图。1、说一说地轴、北极星与地球自转的关系。2、思考一下,地球的自转方向,从侧面看如何?从北极上空看如何,南极上空又如何?3、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多少?学生分组讨论后,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教师阐述:定义:地球绕着其自转轴(即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即极点,其中指向北极星的即北极,相反的为南极。在北半球观察,恒星似乎围绕北极星附近的某点做圆周运动。北半球纬度越高,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越高。方向:从侧面看,地球自转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运动。周期:以遥远的恒星为参考,自转一周360°,所需时间23时56分4秒,称之为恒星日。以太阳为参考,1日所需时间为24时,即太阳日。活动2:请同学们观察下图,思考。1、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至两极有什么变化规律?2、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分别是多少?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问题并发言。教师总结,并阐述。速度:地球的自转速度可以用角速度和线速度来表述。地球的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为1670km/h,极点线速度为0。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均为15°/h,南北极点角速度为0。【地球的公转】活动3:请同学们阅读地球公转示意图,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如何?2、地球公转的周期是多长时间?3、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吗?地球在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有何变化?学生预习教材,思考讨论后,举手发言。教师总结,并阐述: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方向: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一致的,也是自西向东。周期:地球公转一周是一年,若以太阳为参考,一年是365天5时48分46秒,称回归年。若以遥远的恒星为参考,一年是365天6时9分10秒,称恒星年,这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近、远日点:地球公转的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每年1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是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每年7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是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黄赤交角及其影响】读黄赤交角与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北半球)图,思考以下问题:1、黄道面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是多少度?这个度数是固定不变的吗?地轴倾斜了多少度?2、什么是太阳的直射点?它在地球表面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有什么规律?学生思考并讨论,积极发言。教师点评并作归纳总结。黄赤交角:地球自转的轨道面与地球公转的轨道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这个交角我们称之为黄赤交角,目前是23°26′,它不是固定不变的,但是当前来看变化几乎是微乎其微。地轴倾斜了66°34′,它与黄赤交角互余。黄赤交角存在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周期性变化: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是有变化的。太阳直射点的范围最北到达北纬23°26′,最南到达南纬23°26′。规律: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化纬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