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doc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条基本理念是:探究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同时又成为课程规定的一项重要的培养目标,依赖教师精心创设的探究活动才能得以实现。但是,数学的探究活动如何设计和实施才能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特别强烈”。怎样使探究性学习落到实处呢?现在,就如何在数学课上开展探究性学习谈几点自己浅显的看法。一、更新HYPERLINK"http://www.studa.net/jiaoyu/"教育观念,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气氛决定、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发扬教学民主,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畏惧感和紧张感,以亲切的面孔、鼓励的话语使学生觉得可亲可信,让学生在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氛围中,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教师要由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间多边活动的过程,真才实学的教与真情实感的爱、真心真意的帮结合了起来,就能激起学生的内心动机和智慧。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让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享受探究学习的快乐。例如我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在学生明确了平年的2月是28天,闰年的2月是29天之后,又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闰年的HYPERLINK"http://www.studa.net/"规律。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得出了4的倍数的年份是闰年这一结论。此时我又指出:如果是这样的话,每400年中就多算了3天,人们想出了一个好方法,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这一课例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师生合作、交流与碰撞的课堂才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课堂。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兴趣是探究的起点。小学低年级儿童年龄小,见识少,好奇心强,对未曾见过的事物或现象都感兴趣,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征、认知HYPERLINK"http://www.studa.net/"规律等因素,抓住思维活动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有趣的教学情境和氛围,使其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乐于去探究。例如,教小学数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开始我就用挑战性的语气说:“同学们,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老师一看就知道,不信,咱们试试看!”接着让学生说出一些HYPERLINK"http://www.studa.net/lixue/"自然数,而我能对答无误,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诀窍”,想赶快揭开心中的“谜”。于是,学生求知若渴的情绪被调动了起来,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学生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知识,成了主动探索者。再如“元、角、分、的认识”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回答“10+3=13”的等式能否成立,学生回答“能”。那么,“1+3=13”的等式能否成立,学生回答“不能”。我说:“学了这节课,我们就有办法使等式成立。”学生一下子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当然,教师的问题设计还要有HYPERLINK"http://www.studa.net/Art/"艺术性,每个问题都要明了、确切,能启迪智慧,发现规律,学会知识,体现出教师引路,学生探索的规律。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HYPERLINK"http://www.studa.net/pc/"计算”的教学时,通过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提问学生:“大家观察割补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哪些联系?”这样提问,学生要说的话就会很多,就有参与的兴趣,主动参与就能真正实现。三、注重实践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去发现规律的过程。提供充分的条件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为学生探究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为研究对称图形的特征,按以下过程引导学生:1、自己收集。每一位学生收集见过的和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菱形、圆、五角星和一些不规则的图形),这样学生首先对图形的概念有一个形象的感知。2、自做实验。课初通过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感知,让学生动手去折一折,使学生充分感知有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不是轴对称图形。有的轴对称图形中,有的只有一条对称轴,有的有两条对称轴,有的有三条对称轴,有的有无数条对称轴……。3、自我归纳。让学生动手剪、折、创作出各样的轴对称图形并HYPERLINK"http://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