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精神”铸我魂.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云南精神”铸我魂.doc

“云南精神”铸我魂.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云南青年志在四方”征文“云南精神”铸我魂云南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金“云南青年志在四方”宣传教育系列活动随着党的十八大春风走进了高校校园。身为一名上世纪末走出大学殿堂的70后教育工作者,我切身感受到,当前这个活动进校园是非常及时的,因为它是对“云南精神”的集中诠释。作为一位从云南的大山里走出去,毕业后又回到云南的我来说,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云南精神,就是高原情怀和大山精神的综合。这是2011年8月30日,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在省委常委扩大会上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此后,他多次在不同场合对云南精神作了精辟阐述:云南精神就是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就是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精神。云南精神,蕴含科学的哲理,提升人完善人,服务发展,为云南人利用好各种有利因素提供了科学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云南精神展现的是一种站得高,望得远,气定神闲,成竹在胸的全新境界。我从自己家庭的成长经历深刻感到了“云南精神”丰富内涵。从小,父亲有意、无意总会在我们耳畔提起他们的过往岁月,当时总会抱怨大人老是忆苦。我的父亲出生在上世纪40年代初期,世代农民,家中排行老大,下有4个兄弟,还有一个妹妹不幸夭折。家境贫寒加上兵荒马乱,靠几亩薄地难以糊口。于是小学没有毕业,不满14岁的父亲就担负起家中老大的责任,为了解决吃饭问题,父亲毅然背井离乡,结伴步行到千里之外的云南边疆修建滇缅公路。父亲离家时,脚蹬一双草鞋,甚至连一条像样的长裤都没有,穿的是半截裤。为了生存和生活,为了兄弟们能活下来,为了撑起这个家。他一路前行,没有回头。援藏路、滇缅路、越南、老挝、甚至云南每个专州县都留下父亲筑路的身影。父亲先做记分员,后改学卫生员。从一个小学没毕业,大字不识几个就去学医,注定这是一条不平路。但父亲没有令工友们失望,三年学医就小成,而立之年成了云南公路系统中西医结合小有名气的医生。当年他的动力是什么?就是看着那么多的工友在修路时病倒缺医少药。父亲身上这种坚定、担当、务实的精神,永远是我们这个家庭的传家宝。每每我碰到挫折困难时,我会用父辈们走过的路宽慰自己,没有走不过的路,没有跨不过的坎,关键要有志气和信念。在父辈的走四方、闯四方中,我们也在慢慢地长大。1992年7月,高考结束,我的考分不错,不出意外能够考起本科院校,这是我们家庭几代人都期望的。当我还来不及憧憬大学是什么样子,来不及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人生的变故却突如其来,从天而降,家父不幸病故,家中的顶梁柱顷刻倒塌。刚满19岁的我,差点被这眼前的现实击倒。我没有一点防范和心理准备应对这样的事实,甚至无法接受这一切,当时内心最大的希望就是,这是在做噩梦,梦醒后一切还是如初。可是,现实就是真实和残酷。家父丧事办完,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也收到了,我要远赴四川求学。想到离开故土,离开伤痛欲绝的亲人,想到未来的渺茫,年少的我,度过一个又一个不眠夜……当我还在犹豫,母亲安慰我说:“没事,你安心去吧,你父亲活着时常对你们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你父亲走了一辈子云南,不就是希望你们走出去长见识、学本事,走得比我们远,过得比我们好吗?”母亲的话打开了我的心结。经过苦苦挣扎和彷徨,承载着活着和已故之人的付出及希望,我踏上求学路。接下来在四川的4年大学生涯,我时刻牢记父母的教诲,走得如履薄冰,学得刻骨铭心,大学4年,我不敢虚度、不能懈怠。我给家人的书信中都是我不断取得新成绩的佳讯。我知道,这是唯一可以告慰家人的了。此时,我觉得这是一个男人的高远、坚定、责任和担当,不应该再给家里添麻烦添负担。正是在这种责任和担当的鼓舞下,毕业时,我几乎囊括学校里关于学生的各种奖项,没有一门补考,没有一次旷课,评为四川省省级优秀毕业生。为了减轻家里负担,我从大二起,每周骑自行车几十公里外出代课两次,贴补生活开支。大学毕业了,为了尽可能的靠近家人,敬孝道,我放弃留校及我已经完全融入的成都市发展机会,毅然回到省会昆明发展,当时有很多同学不解:你成绩那么优秀,又有那么多奖励,你为何不留在学校或在成都找个好工作呢?那么好的条件浪费了多可惜。我说:不可惜!我刚上大学就失去父亲,大学4年,母亲含辛茹苦,兄弟姊妹帮衬,我才读完大学,现在我大学毕业了,我要回到云南离他们近些,好报答他们,这对我来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90年代末期,大学生天子骄子的头衔不再,就业压力初显。为了不留遗憾,尽可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单位,在昆明实习期间,我经常利用空余时间骑着自行车,走遍昆明大街小巷的大中专学校及中小学校上门求职,饿了吃炒饭、米线,渴了路边自来水管应付,路不清楚就看地图、问协管。天道酬勤,不足一个月,我跑了一百多家单位,居然有十余家为我的精神和闯劲感动,同意接收我工作。我在内心得到高度满足和认可之后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单位——云南建筑工程学校(2004年并入云南农业大学,成立建筑工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