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翻开中国近代史,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总是一幅幅刺目的画卷:国土沦丧,山河破碎,经济凋敝,生灵涂炭,“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一条条不平等条约,像是一个个噩梦,萦挥不去。“一唱雄鸡天下白”,新中国以崭新的姿态活跃在国际舞台,尽展大国雄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感受新中国的外交。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跪倒在地办外交”“挺直腰杆办外交”——中国国际战略学会研究员萨本望材料一P.8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图》材料二1957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表示:“我们一直没有同共产党中国贸易,或者准许同它进行文化上的交流。这些过去一直是,而且现在也是我们的政策。”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国家,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共同纲领》请思考:新中国外交政策提出的背景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首要任务是什么?为此,毛泽东提出了哪三大外交基本方针?外交政策提出的背景:外交政策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方针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949年与10国建交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外交部档案馆保存的周恩来总理真迹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什么意义?材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中。50多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钱其琛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50周年的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材料二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唐家璇在2004年6月28日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讲话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1955年4月,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国依据图片资料分析70年代中国是如何突破外交险境的?历史的瞬间永恒的记忆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P.89“学习思考”⑴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对联合国的筹建和成立做过重要贡献。⑵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一方面对新中国从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实行孤立、封锁和包围;另一方面在国际舞台上打压中国的外交空间,支持蒋介石集团非法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致使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材料一毛泽东明确表示:要去,为什么不去?这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中小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材料二美国操纵联合国搞强权政治,围堵中国围堵了20年,到这个时候彻底失败了。中国的地位获得极大的提高,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影响也更大,分量更重了。国际形势从这个时候开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乔冠华材料三在联合国这样一个普遍性最为广泛的国际组织里,中国代表团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那当然是对我们的国家、对中国革命的胜利的肯定。我们代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当然觉得很荣幸、很骄傲。——1971年乔冠华团长在联大的讲话请思考: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2年没交往了呵!”——周恩来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请制表完成此过程。材料一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迅速,中国日益振兴,广大发展中国家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事物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历史》必修Ⅰ材料二70年代的美国,由于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又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得不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尼克松迫于形势的变化,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收缩。——《世界近现史》材料三1969年3月,苏军入侵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两国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冰点。材料四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所以,中国对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做出积极的反映。请根据上述材料归纳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有哪些?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⑴美国:①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根本)②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直接)③陷入侵越战争泥潭⑵中国:①有利于改善中国国际地位②有利于牵制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③有助于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在动荡的世界形势下,应该加速实现同中华人民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