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5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doc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综合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1.酷爱旅游的小明准备沿着丝绸之路古道进行一次西部旅游,请你指出他不能游览到的文化遗址A.四川都江堰B.秦始皇陵兵马俑C.敦煌莫高窟D.吐鲁番火焰山2.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开始于A.秦朝B.西汉C.东汉D.唐朝3.汉朝时,中国已开始走向世界,世界也开始关注中国,下列史实不正确的是A.两汉之际,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B.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可以到达印度半岛南端C.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者来到汉朝D.中国的造纸术经阿拉伯传到欧洲和非洲4.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下列不符合史实的是A.隋唐时期,日本派学问僧、留学生、专业技术人员来中国学习B.日本曾大量出土唐朝的货币“开元通宝”C.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在中国生活多年,并在唐朝做了官D.日本的茶道在唐朝时传入中国5.如右图:唐朝时,我国和各国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下列原因不符合史实的是A.中国的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B.中国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C.唐朝的疆域比过去扩大D.唐朝的一些皇帝推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6.祖国历史是各个民族共同缔造的,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下列史实中,不是为建立和谐民族关系而进行的是A.昭君出塞B.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C.文成公主入藏D.鉴真东渡7.为了写一篇论文,小明同学阅读了《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辽、西夏、宋的战与和》等书籍,对此你认为他论文的题目应是A.民族政权的并立B.国家的统一C.民族政权的繁荣D.中华大家庭的团圆8.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9.2008年北京奥运会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在四大发明西传的过程中做出最大贡献的是A.西方传教士B.大秦安敦王朝使者C.阿拉伯人D.中国航海家10.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著作中(右图)写到:“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这里说的“此城”是指A.东京B.临安C.大都D.南京11.西藏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始于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12.“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穿越历史时空隧道,假如你跟随郑和的船队,下列哪些地方没有到过A.印度洋沿岸B.红海沿岸C.非洲东海岸D.地中海沿岸13.在山东青岛沿海地区曾有“灵山卫、浮山所”等地名,都与历史上倭寇侵扰有关,明朝时在抗击倭寇的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是A.岳飞B.戚继光C.郑成功D.康熙帝14.清帝国最终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奇异的悲歌”,探究了如下原因,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是A.英国实行罪恶的鸦片贸易B.愚昧自大,固步自封C.大兴文字狱D.采取重农抑商政策,鄙薄科学技术15.下列能促进我国民族融合的事件有①春秋时的争霸战争②大运河的开通③张骞出使西域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⑤元朝的统一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⑤二、非选择题16.读图说史图一图二图三请回答:(1)图一、二、三反映的各是哪个朝代的疆域?(2)图一和图三各是如何加强对我国西北边疆地区(新疆)管理的?(3)图二和图三各是如何加强对我国西南边疆地区(西藏)管理的?(4)图二和图三各是如何加强对我国东南边疆地区(台湾)管理的?(5)图三是如何管理蒙古的?(6)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加强对边疆地区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什么?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时,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向唐朝派遣留学生,日本的“遣唐使”有学问僧,也有留学生……唐朝,很多西方国家的宗教传到中国,一方面是来自西方的传教士,另一方面也有中国人到国外去学习佛教的……(孟宪实《唐朝的中外文化交融》)材料二太仓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1405年,郑和船队在太仓首航。为弘扬郑和远航精神,从2003年起,太仓市举办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国太仓郑和航海节。材料三明清两朝由于禁止民众出海,在陆地和海洋上都把国门给封闭起来了……虽然清朝有为的君主比明朝的多,但是在思想领域的保守使进步和发展成为“不合祖制”的罪过。请回答:(1)材料一中日本“遣唐使”的代表人物是谁?唐朝东渡日本的代表人物是谁?“到国外去学习佛教”的著名人物是谁?他们的活动起到了什么共同作用?这充分说明当时的唐朝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2)材料二中“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他的远航起到了什么作用?(3)材料三中清朝实行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