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的货币资金的管理及其内部控制(定稿).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事业单位的货币资金的管理及其内部控制(定稿).doc

事业单位的货币资金的管理及其内部控制(定稿).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事业单位的货币资金的管理及其内部控制内容摘要:事业单位货币资金涵盖了单位现有的资金、银行存款、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等。当前,货币资金已贯穿于事业单位整体经济活动中,所以做好货币资金管理工作,构建行之有效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成为了提高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及推动业务顺利有序前行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词事业单位货币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单位财产的安全完整,促进相关法规制度的全面贯彻落实,从而为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首先指出了事业单位货币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次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强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管理的措施。一、货币资金管理中的漏洞及其处理方法一些单位由于内部会计管理失控,往往致使不法分子乘机占有货币资金,以下就单位货币资金管理中的漏洞及处理方法谈谈:(一)、现金收付业务1、涂改凭证金额。会计人员利用原始凭证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和业务上的便利,把现金收入原始凭证上金额改小或现金支出金额放大,从而达到贪污相应款项。对此,会计主管或审核人员应认真审查原始凭证上的数量、单价、金额是否有疑点,有无改动痕迹。2、票据头尾不一。对于一式多联的票据,在出票时往往需要套写,若利用假复写的方法,会使票据联和存根联金额不一致,造成收多报少或支少报多,贪污差额款。为防范此类行为,单位应将填制收付款原始凭证职责与收付款职责严格分开。3、虚开发票。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与外部人员串通,在购物时虚开发票,或在做账时虚列工资,奖金等,从而将多支的现金据为已有。这往往是由于有关经济业务事项的办理由一人负责全过程,未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原则,而会计稽核人员也未能真正发挥作用。4、错记金额,贪污现金。出纳人员在登记现金日记账时故意记错业务发生金额或将其合计数加错,表现为少计收入,或多计支出。出纳人员除登记日记账外,还兼登记明细账和总账,是其贪污行为得逞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主要原因是会计岗位分工和会计内部审计制度出了问题。(二)、银行存款收支业务1、擅自提现或填票购物。会计人员或出纳人员,擅自签发现金支票提取现金或擅自签发转账支票套购物品,不留存根,不记账,将公款及实物据为已有。究其原因是单位未建立有效的票据使用制度,未定期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的余额是否相符。2、多头开户,截留公款。会计人员利用个别银行间相互争资金,拉客户的机会,私自利用单位印鉴章在他行开设存款账户,以本单位更换开户行为由,要求付款单位将欠款转至私设的户头上。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单位印鉴的保管岗位和货币资金收款岗位未分开所致。3、私自背书转让票据。会计人员将收到的转账支票,汇票及银行本票等票据私自背书转让给其他单位,以达到侵吞、占有公款的目的。因此,单位切忌让会计人员保管支付款项所需要的全部印章。4、出借支票,银行账户。会计人员非法将支票借给他人用于结算或允许他人使用本单位开设的银行账户为其办理收、付、转账业务,从中获得私利。究其原因是单位票据、银行账户管理混乱,各种票据未连续编号,稽核岗位如同虚设。5、涂改银行对账单。会计人员私自提现,然后涂改银行对账单上的发生额或余额,使其与银行存款日记账上的金额相符,以掩盖银行存款已减少的事实。单位负责银行收付业务人员的职责,与负责调节银行对账单人员的职责未分开,为会计人员的违法行为提供了便利。由此看来,加强对货币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对于保障单位资产安全完整,提高货币资金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二、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1、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由于事业单位受编制、人员数量少等因素的影响,致使部分不具备会计上岗证的人员兼职单位会计工作;并且有的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老龄化,随着单位收支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这些人员的会计知识无法做到及时更新。没有全方位的了解会计核算的原则及方法,实践操作中一些问题在所难免,这些素质参差不齐的会计人员在审核会计要素后,所进行的账务处理各不相同,最终得出的结果各异。2、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还处于从属的理财地位,影响了会计监督职能的全面发挥,制约了会计职能的独立性,会计监督较为乏力。会计人员的工作往往是按照事业单位管理者的意愿进行,这是引起会计信息真实性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事业单位由于受到了人的因素制约,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太过简单化,并且执行力度不强,最终造成内部约束无力,无章可循,有章不循,违章不究。首先,未清晰划分记账人员、审批人员、经办人员以及财务保管人员的职责义务,对不相容职务未相分离;部分单位由一人经办所有业务,这与会计基本原则格格不入。其次,未详细确立具体的财产清查领域、期限以及组织程序。此外,忽视了构建用于会计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