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理论与设计第一章重点.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1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组织理论与设计第一章重点.doc

组织理论与设计第一章重点.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组织理论与设计第一章概论学习目的(Learningobjectives):组织的概念、构成与基本特征;组织理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组织设计;本门课程安排本章内容框架一、组织组织的概念;组织的基本特征;组织的构成;组织与管理的关系。二、组织理论组织理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组织理论与其他学科(管理学、组织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之间的关系;三、组织设计组织设计与组织结构设计;组织设计的变量。组织创新与变革组织学习、组织文化等组织决策过程、权力等四、本门课程安排组织分析层次本门课程安排引例:IBMIBM公司背景:1911年成立,主要制造天平、咖啡研磨器、奶酪切割机和时钟等。后来,一项叫做“计算—制图—记录”的业务获得了迅速成长。为显示公司经营重点的巨大转变,1924年更名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20世纪60年代中期,IBM推出了360大型主机系列,6种型号计算机同时推向市场,由此带来了5家新工厂的建立和成千上万个就业机会。这是一次巨大的成功。大型机的巨大成功使IBM规模迅速发展,导致管理混乱。1963年~1966年间,IBM的人力成本上涨了近130%,而同期销售增长只有97%。(官僚体制诞生。)20世纪70年代,IBM继续将战略方向定在发展大型机上,确保其大型机的获利。并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而进行变革,迟迟未进入个人电脑市场。1980年,在计算机市场上,虽然在销售额上IBM还占优势,但在小型计算机市场,日本厂商和国内其它厂商占了上风。因此,IBM利润损失至少在5亿美元以上。此时,IBM决定进入小型机和微电脑领域。(在IBM进入个人电脑这样一个快速发展、不断变化和充满竞争的世界中的时候,谨慎行事的决策风格、强迫性的员工培训、侧重追随而不是预见顾客需求的经营方式,以及对员工所做的终身雇佣承诺,这些引导IBM经营并使其在大型机市场占据领导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已不再适用了。)尽管IBM公司的个人电脑取得了迅速的成功,但是在PC大战中,IBM实际已经输了。原因如下:未充分利用公司自己在70年代中期发明的新技术。(该技术与小型机配套,但威胁到了公司大型机业务的巨大利润,被搁置)未抓住面临的机会攫取和扩大PC市场的利润份额。(在PC机主要配件上以外购方式使用微软公司个人电脑软件和英特尔公司的微处理器。比尔盖茨还一再鼓动IBM公司买下微软10%的股权,但IBM公司拒绝了。)未意识到不裁员政策不适用于飞速发展的计算机产业。1993年郭士纳(Gestner)接任了IBM总裁职务,他决心重新打造IBM形象,并建立一种新的IBM文化,以希望在这样的文化中,公司将更少地错过有利的机会,减少官僚主义的作风,并把公司整体的利益放到各事业部利益的前面。(如在他任职的第一年,重整了公司的财政,给几个关键的部门引进了外来的管理者,并且极大地改变了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使他们可变薪酬的75%建立在公司总体业绩的基础上。现在IBM员工的着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僵化的、官僚主义的公司文化让位于一种轻松和充满灵活性的文化。总裁以其时常闪电般地快速决策而闻名。他解散了公司高层管理委员会,因为该委员会经常扼杀行动。而他本人则开始通过电子邮件直接与员工和顾客们进行沟通。)在新的网络时代中,他将这家巨型公司各方面的资源聚合起来,集中投放于实现为顾客提供各种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目标之中,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避开与DELL(通过整合供应链,绕过传统的分销渠道而提供价廉的顾客定制的计算机)的竞争)IBM公司的失败归结为:不能对诸如顾客、供应商以及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的竞争对手等做出反应或控制;不能对各部门的活动进行协调并设计出提高效率的控制系统;决策迟缓,如在利用新技术潜能和处理组织规模过大问题上行动缓慢;缺乏强有力的高层管理团队,以至于公司越来越深地陷入混乱;陈旧的公司文化窒息了创新和变革。当前组织管理者面临的挑战全球化的竞争;组织的动荡;电子商务;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多样性;伦理和社会责任。企业投入产出环境将企业作为一个总体工业化初期阶段:基本假定:供应市场、用户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均是稳定的。企业目的:是通过结构有序化追求经济目标,即追求效率,利润最大化。工业化后期阶段:基本假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供应市场、用户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不稳定。即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企业目的:企业通过结构有序化基础上的环境适应性行为手段,努力实现企业的社会目标。考虑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且逐步通过社会责任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现代及未来阶段:假定社会责任问题(如环保问题、资源问题)日益突出。企业目的由社会目标上升为生态目标。企业手段则是结构有序化与结构调整。企业内部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