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帮助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docx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谈如何帮助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docx

浅谈如何帮助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如何帮助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大埔虎山中学何招赞一、借助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就是学生在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的关于数学活动目的、数学内容意义、数学活动行为及数学活动方面的感受、理解、体验及由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情感与观念等内容组成的组合性经验。学生数学活动经验获得的过程是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进行感知、体验、探究、反思的过程。“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又服务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在教学“面积单位”时,教师往往会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力求使学生获得更充分的关于平方厘米、平方分米以及平方米的表象。这一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有可能由于夸大了多媒体给他带来的错误体验。许多教师往往会指着屏幕上被放大很多倍的正方形向学生介绍——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到底1平方厘米有多大?是学生手上的指甲盖那么大小的正方形还是屏幕上一块手绢大的正方形?如果教师此时不加以强调和规范,那么学生对于1平方厘米表象的而建立就会受到影响,屏幕上被放大的“1平方厘米”很有可能会成为学生直观感知后的错误经验,形成对后续学习的干扰。因此,在经验获得的初始阶段,应该尽可能地使一些操作活动为学生的认知提供一个较为正确、清晰地体验,而不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感知。所以,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离不开学生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实际经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就已经具备了一些生活经验。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在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中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初一学生在学应用题打折问题时,只有少部分学生题意理解遇到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二、对已有数学活动的经验进行迁移转化,形成新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形成与积累是在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迁移转化生成的。而学生常常由于自己的经历体验不够,体验不到各种数学活动经验之间的紧密联系,数学活动经验的迁移的意识和转化能力不强。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一课时,教师一般会让学生做“摸球”实验来感受可能性的大小。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已知盒内有9个白球和1个黄球的前提下让学生猜摸到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对学生来说已经毫无新鲜感,因此教师变化角度展开如下数学活动:“(出示盒子)同学们,这个盒子里放有白色和黄色的球共10个,不过两种球的数量不相等。如果不打开盒子看,你们有办法知道哪种颜色的球多吗?”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会充分调动各自已有的经验来尝试解决。有的同学用猜的方法,随即因其结果的不确定性被同伴否认。也有同学认为可以用摸球的方法,每次摸出一个看看颜色,然后放回去摇匀再摸,多摸几次,最后看摸到哪种颜色的球多,就说明这种颜色的球多。此时的动手操作和实验成了学生探究的需要,由于学生对实验的结果充满渴望,因此在这类探索活动中,学生所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也因个体的强烈感受而充满活力。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培养学生迁移数学活动经验的意识和转化能力,以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切入点,不断促使学生形成新的数学活动经验。三、提供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应用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教学实例,把实际生活中的丰富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建立数学的应用意识,在应用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如我在教学《统计》后,引导学生调查本班同学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制作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从而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统计知识,并学会自我管理、合理分配自己的作息时间;使学生能够主动联系生活实际,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能够主动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总之,我们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帮助学生从现实、具体的生活经验中,提升出理性、抽象的数学经验,从而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1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