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一_00031)严教—强调对儿童游戏进行干预2)乐学—主张对儿童教学要游戏化1)游戏是一种社会反映性活动;2)游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3)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4)游戏是一种需要成人指导的活动。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二_0008就其活动的本质来说,游戏和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活动:游戏是一种不受外力约束的、是游戏者自身发展自选的活动;而教育则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活动。2、就其活动的方向来说,游戏和教育有着内在的联系:首先,游戏的结果和教育的目标都是儿童的发展;其次,游戏与教育的内容具有一致性。首先,游戏的不确定性经常给孩子带来问题,促发儿童自发地进行探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由于是游戏,变降低了孩子对成功的期待和对失败的担忧的压力,使孩子具有更强的挫折承受力和坚持性;第三,游戏使幼儿获得大量尝试在各种条件下使用各种物体的机会,是孩子的思维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三1、积累了丰富的感觉印象,有助于认知能力的发展;2、体验了初步的交往关系,有助于社会性的发展;3、联结了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系,有助于个性的发展。1)角色行为:角色行为是包括了角色动作、语言所构成的扮演过程,是角色扮演的基本要素;2)角色扮演动机:角色扮演动机基于以下几种:模仿动机、情感动机、认知道动机3)角色意识:角色意识指的是能够分辨现实中的自己与游戏中自己扮演的角色,知道自己正在假装别人,也即能在游戏中辨别真假;4)角色认知:角色认知是对角色行为职责和角色之间关系的理解,这是对一种社会生活现实逻辑的理解和认识,与孩子的认知发展和生活经验有关。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四影响幼儿游戏质量的室内空间主要表现为室内空间密度和室内空间结构:1、空间密度会影响儿童的社会性品质,主要表现为:较大的空间可增加幼儿运动的想象性游戏和打闹嬉戏的发生频率,较小的空间则能产生较多安静的社会性游戏和结构游戏;2、空间结构主要探讨室内空间的开放与区隔,以及如何安排空间的区隔,研究小型分隔区和大型分隔区与游戏品质的关系。主要表象为:1)将大型开放区分隔成小型区域,幼儿的游戏品质提高,即降低粗野行为,增加合作行为;大型的开放区中进行的游戏层次较低。2)活动区的不同区隔形式,对游戏产生的影响也不同。3)不同性质的游戏活动区域中,幼儿的游戏会表现出不同层次的社会性水平。游戏环境的创设性;2)游戏过程的观察者;3)游戏进战斗支持者。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五能实现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2)能控制现实中的创伤性事件.1、从独自游戏到集团游戏儿童游戏活动的社会性发展轨迹表现为:首先出现的是“独自—机能性游戏”;其次是“平行—模仿性装扮”;然后进入“集团—合作性游戏”。从独自游戏到平行游戏再到集团游戏表明,儿童随年龄的增长,游戏的社会性不断加强。2、集团性装扮游戏的合作功能(1)游戏前的准备和协商:包括主题的确定、角色的分配和材料的选择。(2)游戏过程的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