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目录目录日地平均距离149,598,000千米半径696,000千米质量1.989×1033克平均密度1.409克/立方厘米有效温度5,770K自转会合周期26.9日(赤道);31.1日(极区)光谱型G2V目视星等-26.74等目视绝对星等4.83等表面重力加速度27,400厘米/平方秒表面逃逸速度617.7千米/秒中心温度约15,000,000K中心密度约160克/立方厘米年龄50亿年大气层从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总体而言,太阳是一个稳定的发光气体球,但它的大气层却处于局部的激烈运动之中。如:黑子群的出没,日珥的变化,耀斑的爆发等等。太阳活动现象的发生与太阳磁场密切相关。太阳周围的空间也充满从太阳喷射出来的剧烈运动着的气体和磁场。太阳物理研究涉及到太阳的基本物理结构和物理过程。例如,太阳内部的基本结构,太阳活动周期的基本机制,日冕加热现象,日冕大尺度物质抛射,黑子,耀斑,暗条形成等等。太阳大气中的重要物理过程往往和磁场相联系。应当说,太阳磁场的研究是太阳物理的核心内容。目录日食一、日食的概念: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日全食日全食过程图初亏由于月亮自西向东绕地球运转,所以日食总是在太阳圆面的西边缘开始的。当月亮的东边缘刚接触到太阳圆面的瞬间(即月面的东边缘与月面的西边缘相外切的时刻),称为初亏。初亏也就是日食过程开始的时刻。食既从初亏开始,就是偏食阶段了。月亮继续往东运行,太阳圆面被月亮遮掩的部分逐渐增大,阳光的强度与热度显著下降。当月面的东边缘与日面的东边缘相内切时,称为食既。此时整个太阳圆面被遮住,因此,食既也就是日全食开始的时刻。食甚食既以后,月轮继续东移,当月轮中心和日面中心相距最近时,就达到食甚。生光食既以后,月轮继续东移,当月轮中心和日面中心相距最近时,就达到食甚。对日偏食来说,食甚是太阳被月亮遮去最多的时刻。月亮继续往东移动,当月面的西边缘和日面的西边缘相内切的瞬间,称为生光,它是日全食结束的时刻。在生光将发生之前,钻石环、倍利珠的现象又会出现在太阳的西边缘,但也是很快就会消失。接着在太阳西边缘又射出一线刺眼的光芒,原来在日全食时可以看到的色球层、日珥、日冕等现象迅即隐没在阳光之中,星星也消失了,阳光重新普照大地。复圆生光之后,月面继续移离日面,太阳被遮蔽的部分逐渐减少,当月面的西边缘与日面的东边缘相切的刹那,称为复圆。这时太阳又呈现出圆盘形状,整个日全食过程就宣告结束了。目录月食成因讨论:为什么日食并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全世界每年最多可发生5次日食,最少2次。但对于某一地点而言,平均每三年左右就可以看到一次日偏食,三百多年才能看到一次日全食。目录肉眼观测日全食的方法:望远镜观测:注意事项1、月球边缘的观测。在月球横过日面时,由于月面的山峰,其边缘并不是完整的,而是有些很微小的、不规则的突出或凹陷现象。观测时,可特别留意月球的边缘,并可用绘图法记录下来。2、日全食时测定月球边缘和太阳边缘的四次接触(即初亏、食既、生光和复圆)的时间。食既的时刻以倍利珠消失的时间为准,而生光则以倍利珠重现的瞬间为准。3、日冕的观测。日冕是太阳的外层大气,温度高达几百万摄氏度,而密度比人类制造的真空还要空,可以说是能看得见的真空,日冕只有日全食时才观测得到。每次日全食时所见的日冕形状、大小及结构都不同。在太阳黑子活动活跃期,日冕呈圆盘形;黑子活动衰期,日冕的形状则不大规则,且沿太阳赤道区可见射光,在两极附近地区呈扇形的结构物。观测时,可利用绘图法记录下来。日冕结构和光度测量4、气象变化观测。日全食时,阳光突然消失,气温迅速下降,气压和风向都有所变化。可用仪器记录这些变化。5、日全食时,可以利用这珍贵的几十秒,进行彗星、内行星(金星和水星)的搜索。证认恒星6、日食可以为研究太阳和地球的关系提供良好的机会。太阳和地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当太阳上产生强烈的活动时,它所发出的远紫外线、X射线、微粒辐射等都会增强,能使地球的磁场、电离层发生扰动,并产生一系列的地球物理效应,如磁暴、极光扰动、短波通讯中断等。在日全食时,由于月亮逐渐遮掩日面上的各种辐射源,从而引起各种地球物理现象发生变化,因此日全食时进行各种有关的地球物理效应的观测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并且已成为日全食观察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