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公开课一、教学内容:义教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6页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2、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三、教学重点: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教学难点:乘加、乘减问题的建模过程及模型内化和解释。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口算(先说口诀,再说得数)3×54×32×52、看图写算式: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1、春天,勤劳的小熊种下了一些玉米,到了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请大家认真看图,从图上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1)、(课件动画出示3珠玉米,每珠有3个。)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2)、(课件动画出示4珠玉米,每珠有3个。)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师:有什么办法算出一共有多少个玉米呢?(设计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2、小熊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掰下1个玉米棒子,高兴地往回走。师:你能结合这幅图的意思,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我们也可以借助学具或画图法摆一摆,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3、小组交流解决过程说清楚:(1)你想出了几种方法?(2)算式怎么列?(3)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听仔细:(1)同学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2)怎么不一样?(设计意图:自主关键,合作是内化,让学生在独立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交流,能进一步帮助学生们获得多种的解题策略。)4、展示学生的解法,交流讨论。(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意见,以达全员参与的目的;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探索过程中锻炼提高能力;同时学会倾听,在同学的经验上想出新的方法。)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结果:①3+3+3+2=11②3x3+2=11③3x4-1=11等(1)师:看上面小朋友做的方法,你看懂吗?有什么问题要考考这些小老师吗?(2)生生、师生相互质疑。5.分析意义:3×3+2就是求比3个3多2的数,3×4-1就是求比3个4少1的数。6.小结:选择自己喜欢的解法,对同桌说一说算理。7、观察比较,(1)你喜欢哪个算式,为什么?(优化方法。)(设计意图:在复习连加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发现3+3+3+2,还可以用乘加算式来表示3×3+2。乘加算式的发现源自于学生的心理需要——追求简单美,同时加深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1)方法①我们已经知道了,它叫连加。方法②、③。你给它们取个名字,叫什么好?(3)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内容。(板书:乘加,乘减)(设计意图:观察比较是一种提升。在上述活动中,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通过情境理解了乘加、乘减的意义,自然得出了计算的顺序,同时为今后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学习建立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三、巩固运用,模型内化1、看图填算式:四、能力拓展,挑战自我(可以选一个题做)1、猜一猜贴五角星时,一次贴三颗,最后还多了1颗,问一共有几颗?(得数不超过20)请猜一猜,写一种可能,并列出相应的算式。2、买东西东东去商店买本子。本子每本3元钱,他带的钱最多买2本,请问东东他可能带了多少钱?(设计意图: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基础,不同的学习进度。思维题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得选择一些题目)五、课堂总结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同的问题吗?(设计意图:设计有梯度的习题,层层递进。在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中思维不断提升,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特别是在例题的教学中,让学生自由的说明方法,并展现算法的多样化,有效的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都是具有丰富潜力的个体。事实证明,正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灵活驾御教本,新教材才能展示它深沉的魅力。)九、板书设计:乘加乘减还剩几个玉米棒?3+3+3+2=113×3+2=11(个)4×3-1=11(个)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