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班社会教案大班社会教案(优秀10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社会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大班社会教案篇1活动目标:1、欣赏中国古典建筑和外国的建筑,初步了解中外建筑的风格与特点。2、通过收集各种建筑图片以及布置展览,丰富对中外建筑特征的认识,并用语言大胆地讲述自己的感受。3、关注各种经典建筑物,对丰富多样的建筑开始产生兴趣。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活动准备: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活动过程:一、音乐活动“数高楼”引出主题1、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开展音乐游戏“数高楼”2、师:刚才,我们小朋友数了许多高楼,这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建筑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二、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分别感知中国和外国的建筑。1、看图说说:图片上建筑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哪一座建筑物?喜他什么地方?2、引导幼儿观察外国建筑,说说,外国建筑是怎么样的?三、讨论活动;外国建筑与中国建筑有什么不同?四、教师重点介绍中国古建筑的5个特点:1、中国古典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结构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2、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3、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4、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5、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五、师生共同布置“各种各样的建筑”专栏,感知交流不同风格的建筑艺术。活动反思:活动中幼儿了解了各具特色的建筑物,知道建筑物的概念。欣赏到了世界有名的建筑。知识点对小班幼儿少来说,稍有理解上的困难。另外,我结合时机,向幼儿介绍雅安地区地震情况,让她们伸出援助之手,为灾区送去自己设计的纸箱搭的房子。效果较好。大班社会教案篇2活动目的:1、通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使幼儿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基本风俗。2、让幼儿了解各种文明祭扫的方式,理解生命的意义,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3、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4、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活动准备:对清明节有初步认识、音乐、有关清明的图片活动过程:1.播放轻音乐,师幼齐念古诗《清明》。师:你知道这首诗写的关于什么节日的事情吗?你知道清明是怎样来的吗?2、讲介之推的故事——即清明节的来历。3、教师小结:让幼儿知道寒食节的第二天是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给烈士扫墓的日子。教师:每年4月4日、5日或6日是清明节,它是我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又是传统的扫墓日子,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和死去的亲人,人们往往在这一天扫墓。请幼儿观看有关清明节习俗的图片。4、互动猜想环节:人们是怎样过清明节的?(吃青团、扫墓、踏青)教师讲解:扫墓为什么要选择清明呢?1)清明时节气候转暖,雨水增多,草木蔓生,陵园墓地不免要荒芜,需要整理;2)清明前后,山青水秀,桃红柳绿,人们借此大好春光,出去郊游;3)为怀念古人介之推,而现在已将清明节扫墓作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主要活动了。5、一起品尝青团,结束活动。大班社会教案篇3活动目标:1、在欣赏和为歌曲伴奏的基础上,感受歌曲的雄壮和气势,初步尝试跟着音乐的有节奏地朗诵儿歌。2、喜欢、热爱我们的祖国,知道长城、长江、黄河、珠穆朗玛峰是我们国家的骄傲,产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愿望。活动准备:材料准备:PPT、录像、音乐、地图、图片等。知识经验准备:知道我们是中国小朋友;会初步地看懂地图上的一些著名景点等。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感受歌曲的气势与雄壮2、活动难点:看老师的手势进行即兴伴奏活动过程:一、直接引出——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让我们听听这段音乐的感觉是怎样的?二、熟悉歌曲1、感受音乐——今天我带来了一段音乐,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段音乐的感觉是怎样的'?小结:这段音乐雄壮、有力,很有气势。2、理解歌词(分段欣赏)——“音乐那么有气势,今天老师把同样有气势的儿歌加到音乐中,听听那一句儿歌你最喜欢。”(欣赏儿歌)——“为什么说黄河、长江是两条龙?”出示地图(长江、黄河)小结:“就象刚才说的,因为长江、黄河,他们就象我们祖国的血脉一样是不可缺少的,他们横穿我们中国大地。另外在月球上,就能够看到我们的长城。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又一个标志”提:为什么说兄弟姐妹都很多?3、跟述儿歌4、即兴伴奏——这么好听的音乐,让我们一起用小乐器来为他伴奏,让这段音乐能够更加锦上添花好吗?三、延伸活动1、视频欣赏——其实这是一首歌曲,名字就叫《大中国》,让我们边听边看,看看这个mtv里面还有什么歌里没有唱到看风景。2、说说讲讲3、回家或在区角中继续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大班社会教案篇4活动背景:自选活动前,孩子们在给活动区做准备和整理材料时,我发现几个孩子在一起相互交流:“哎,没意思,怎么还是这些区域?”“是啊,我都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