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锚喷网技术在公路边坡防护工程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从材料要求及配合比设计、锚喷网支护的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现场质量检测等方面进行阐述,以供参考关键词:锚喷网技术;公路;边坡防护工程锚喷网支护是靠锚杆、钢筋网和混凝上层共同工作来提高边坡岩土的结构强度和抗变形刚度,减小岩(土)体侧向变形,增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采用锚喷网支护技术,具有成本较低、施工简便、不受部位和方向的限制等优点,可使松散岩石边坡不出现落石、崩塌现象,确保行车安全。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锚喷网支护技术也在公路路堑石质边坡防护中得到广泛应用。1材料要求及配合比设计1.1材料选择要求1.1.1水泥应优先选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也可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得低于32.5″,性能要符合现行水泥标准。水泥应有出厂检验报告单,并按规定送检;喷射混凝土按喷模法留设混凝土试块,测定喷射混凝土的28天龄期的抗压强度。1.1.2砂子要采用粒径不大于2.5mm的中粗砂,细度模数大于2.5,含水率控制在5%~7%。1.1.3骨料应采用粒径不大于10mm的碎石或卵石;当采用碱性速凝剂时,不得使用含有活性二氧化硅的石材。1.1.4外加剂应选用符合质量要求的速凝剂,掺过速凝剂的喷射混凝土性能必须满足设计要求。1.1.5水要使用澄清水,水质应满足混凝土拌制用水要求,不得使用污水以及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含硫酸盐量按SO计算超过水重1%的水。1.1.6C20混凝土抗拉强度为1.5MPa,混凝土与岩石粘结强度0.5~1.0MPa。,抗渗强度等级不应低于0.8MPa,密重不应低于2.20t/m3,弹性模量为2.1×104MPa。1.2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混合料的配合比为:m(水泥):m(砂):m(石)为l:2:2或1:2:3;砂率宜为45%~55%;水灰比宜为0.4~0.45;速凝剂掺应通过试验确定,掺量为水泥重量的的3%~5%。2锚喷网支护的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流程:搭设脚手架→整修边坡→第一次喷射混凝土→锚杆钻孔、注浆、钢筋网制作、挂网→泄水孔埋设→第二次喷射混凝土→养生→拆除脚手架。3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3.1搭设脚手架脚手架的搭设,其钢管支架立柱应置于坚硬稳定的岩石上,不得置于浮渣上;立柱间距为1.5m,横杆高度为1.8m,横杆间距1m,架子宽度为1.2m-1.5m。脚手架的搭设管扣要牢固和稳定,钢架与壁面之间必须楔紧,相邻钢架之间应连接牢靠。最底一层横杆距地面高度不大于0.3m。3.2坡面整修由于公路边坡破碎松散且不平整,因此,当坡面挖出来后,需及时清除边坡上局部松动的石块、浮土渣及草根、树根等杂物;对较大的裂缝进行灌浆或勾缝处理。3.3喷射混凝土作业3.3.1喷射作业前必须对机械设备(风、水管路和电线等)进行全面检查及试运转;3.3.2喷射混凝土之前,先用清水将坡面冲刷干净,湿润岩层表面,确保喷射混凝土与坡面胶结良好;3.3.3喷射作业应分段分片依次进行,喷头应呈螺旋形移动,喷射顺序自上而下,先喷凹处,后喷凸处;3.3.4锚喷网混凝土施工时,必须先喷射第一层混凝土后才施工锚杆及挂设钢筋网,第一层混凝土的厚度宜控制在100mm以内,以防止混凝土自重过大出现坠落或滑移现象;喷头与受喷面应垂直,宜保持06~1.0cm的距离;喷射混凝土标号宜为C20细石混凝土;3.3.5第二层喷射混凝土应在第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若终凝1h再进行喷射时,为确保两层的良好结合,应先将前次喷层表面的浮尘和水泥乳膜冲洗干净;喷射时,应减小喷头与受喷面的距离,并调整射角度,以保证钢筋与第一层喷射混凝土之间的密实性;3.3.6为保证钢丝网与壁面之间的密实性,喷射的混凝土须填满钢丝网与岩面之间的空隙,以使混凝土与钢丝网粘结良好;3.3.7喷射完成后,钢丝网外的喷层厚度应满足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cm。3.4钻孔、注浆及安装锚杆3.4.1锚杆钻孔在混凝土喷射第一层后才进行定位,然后根据边坡岩层的破碎程度及破碎层的厚度确定锚杆深度,锚杆深度一般为1.0m~1.5m,锚杆孔的深度应大于锚固深度20cm;采用气腿式凿岩机垂直于边坡面钻孔,钻孔孔径为50mm;锚杆采用d22mm钢筋,间排距为2.0m×2.0m,梅花型布置;孔距误差≤150mm,孔深误差≤50mm。3.4.2在钻孔时,如遇到过于坚硬的岩石,可采用加水的方式钻孔;钻进时,需随机钻速钻进,不能强加压力冲钻,以免影响边坡岩石的稳定。3.4.3钻孔完成后,先将孔内积水和岩粉冲洗干净后,检查孔位、孔径、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