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神经系统查体神经系统查体和全身查体的关系需要的器具神经查体的格式嗜睡昏睡昏迷1.精神状态语言障碍I–嗅神经[检查方法]II–视神经[解剖生理]视神经含有特殊的感觉传入纤维将视觉信息通过视路从视网膜传递至枕叶。[检查方法]视敏度视野眼底检查视敏度首先局部眼球检查,先排除眼球本身病变,两眼分别检查。通常用视力表,粗测可嘱病人阅读书报,并和正常人对比。视力显著减退者,可让其辩认眼前不同距离处手指数或手指晃动情况,或以手电光试其有无光感。分别用“失明”、“光感”、“指动感”、“XX公分内可辨指数”表示。视野眼球正视时所能看到的注视点以外的空间范围称视野。正常视野颞侧约90-100°,鼻侧约60°,上方50-60°,下方约为60-75°。精确的视野检查使用视野计;粗测常用对照法:病人背光与医生相对而坐,嘱闭左眼,医生手指从上、下、左、右周边部逐渐向中心移动,嘱病人见到手指时立即说出。同法再测另一眼。根据正常视野即可比较出病人视野缺损的大致情况。眼底检查用眼底镜进行检查。正常眼底视网膜呈现桔红色,视乳头圆形,边缘清楚,色淡红,中央有色泽较淡之生理凹陷。视网膜中央动脉色鲜红,较细而直,静脉色暗红,较粗而曲;动、静脉管径比例约2:3。黄斑位于视乳头颞侧稍下方约两个视乳头距离处,范围有一个视乳头大小,色较视网膜深,中央有很亮的中心凹反光点。注意观察:视乳头颜色、大小、形态,边缘是否整齐、有无隆起,中心生理凹陷是否扩大;动静脉精细比例弯曲度和管壁反光强度;有无动静脉交叉处静脉受压;视网膜及黄斑区有无渗出物、出血、色素沉着及水肿,黄斑中心凹是否存在。动眼神经来源于中脑的多个动眼神经核团,发出躯体运动纤维支配提上睑肌、上直肌、内直肌、下直肌和下斜肌;副交感纤维支配瞳孔和睫状体,司瞳孔收缩和调节反射。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功能是使眼球内下运动。外展神经支配外直肌,功能是使眼球外展。视诊眼球位置突出或内陷:通常从头顶部向下观察双眼或侧向比较双眼,可以发现轻微突眼。眼球内陷是由于眼睑牵缩肌张力减低,导致上睑下垂和下睑上抬。临床上表现为眼球在眶内下陷感。其实是一种视觉假象,实际上眼球位置是正常的。斜视:嘱病人正视前方,观察有无眼球偏斜。眼裂:正视位时上眼睑位于巩膜缘和瞳孔之间,一般低于巩膜缘1-2mm;下睑接近或略跨过巩膜缘。上下睑缘之间的睑裂正常值为9-12mm。眼睑下垂:通过测量完全向下和向上注视时上睑缘的移动范围,可以评估眼睑上提功能。正常值为10-12mm,小于或等于4mm提示眼睑上提功能下降。眼球运动:首先视敏度的评估和头部位置;固定注视:正常者能够稳定注视指定的物品,不论远近。Ⅰ度以上的眼球震颤患者不能正常的稳定注视;眼球运动:患者通过六个基本眼位注视一个近距离(0.5-1.0m)的目标,来检查眼外肌的运动(“H”形)。整个检查过程应该平稳,对称,观察何侧眼球活动受限及其程度,并询问有无复视。左右侧视、两个侧视位上的上下视,有时还可检查正视位,以及在正视位上得上下视,这样共有9个方向。瞳孔的外形大小:决定于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支配的平衡及环境的光照情况。正常瞳孔直径是2-6mm,在普通环境光线下,一般是3-4mm。对于瞳孔大小的判定需要精确测量,可应用瞳孔标准尺或毫米尺。形状:正常瞳孔呈圆形,边缘光滑规则。双侧比较:一般双侧是等大的,瞳孔大小差别达0.25mm才会被注意到,差别2mm则被认为有显著差异。15-20%正常人可存在生理性瞳孔大小不等(差别小于1mm)。瞳孔的反射光反射:检查应每只眼分别进行。检查时,检测光应从侧方照入,患者注视远处的目标。常见错误是让患者注视近处,这样同时提供了光的刺激和近距离的刺激。正常的光反射是快速收缩,之后伴随着轻度的扩大,这被称为瞳孔逃逸,是因为视觉系统对于光线强度的适应。调节反射:让患者先注视远方而使会聚动作放松,然后转而注视近距离物体,最佳的近物是患者自己的手指。这样可以引出调节反射,包括晶状体变厚(会聚)、双眼会聚(内收)和瞳孔缩小。V–三叉神经VII–面神经V–三叉神经VII–面神经V–三叉神经VII–面神经V–三叉神经VII–面神经检查面部(额、颊、下颌)痛觉和轻触觉的完整性和对称性。嘱患者闭眼,轻轻触及前额的一侧,然后是对侧,让患者对比双侧感觉是否相同。洋葱皮样感觉障碍:检查时在面部做内侧和外侧的痛觉对比。三叉神经脊束核在脑干内较长,感觉主核较小,不存在洋葱皮样感觉障碍,因此查触觉时只需两侧比较。静态下观察额纹、鼻唇沟的深度和对称性以及睑裂的宽度。应遵循自上之下的顺序。首先嘱患者作抬额、皱眉,观察额纹的对称性;注意眼裂有无变大,让患者用力紧闭双眼来抵抗检查者的阻力,记录一侧任何的减弱;查下组面肌时,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