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安市高等院校大学生环保意识--问卷设计.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关于西安市高等院校大学生环保意识--问卷设计.doc

关于西安市高等院校大学生环保意识--问卷设计.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拟定题目:关于西安市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环保意识的调查与分析绪论:研究背景、目的、意义:思路:(围绕以下几点进行论述)背景:西方国家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已经开始着手研究环保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重视可持续发展,关注环境问题。目的和意义:A.重视高等院校的环境教育可以大学生群体的带动作用,以提升全社会的环保意识;B.提高高等师范院校的环保素养可以提升其在基础教育阶段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C.强化师范生对如何将环境教育融入可持续发展的思考;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主体框架:问卷设计思路:基本情况:专业(地理环境类、其他)、性别环境素养调查:环境基础知识(认知水平):环境情感(态度):环境行为调查(行为规范):高等院校环境教育问题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教学内容与方法:可持续发展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调查问卷设计调查者的个人信息应该包括(年龄,所学专业,性别,)(环境基础知识方面)1、请问您知道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哪一天吗?A、4月1日B、6月5日C、8月1日D、不清楚您知道引起我国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什么吗?A、HCLB、SO2C、COD、氟氯烃E、不清楚您知道我国酸雨的分布面积占中国的百分比吗?A、20%以下B、30%左右C、40%以上D、不清楚下列属于清洁能源的是?(可多选)A、天然气B、太阳能C、核能D、不清楚您是否知道雾霾的主要成分、来源?A、知道B、不确定C、不知道6、您是否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A、知道B、不确定C、不知道7、您是否了解环境保护法的内容?A、知道B、不确定C、不知道(环境保护情感态度方面)8、您认为保护野生动物与您有关系吗?A、有关系B、没有太大关系C、一点关系都没有9、您觉得自己是否应该为全球变暖负责?A、应该B、不应该C、有一点间接责任10、您是否十分关注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A、经常B、偶尔C、很少D、从未(环境行为调查)11、大学以来您参加过环保活动吗?A、经常B、偶尔C、很少D、从未12、请问到街市或超级市场购物时,您的习惯是:A、自备购物袋B、索取塑胶袋C、没有特定取向13、丢垃圾时您是否会有意识区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A、是B、不是C、看情况14、当不需要灯光时,你会立即关掉电灯吗?()A、会B、不会C、不知道,没留意过D、等别人去关15、您平均每周在饭堂打包或者叫外卖使用一次性餐具的次数是?()A、1至5次B、6至10次C、10次以上D、一次也没有(环境教育问题)16、您认为在高等院校开设环境教育课程有必要吗?A、十分必要B、没太大必要C、没必要您认为高等院校存在的环境教育问题主要原因是什么?A、学校领导不够重视B、学生自身不够重视C、教师本身综合知识和能力不足D、其他:18、您认为本学科是否与环境保护教育紧密相关?A、是B、有一些关系C、没有太大关系D、两者没有关系(在基础教育方面的应用)19、您认为在中小学校开设环境教育课程有必要吗?A、十分必要B、没太大必要C、没必要您在本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是否会有意识的融入环境教育的内容?会在课堂上经常引入相关知识在教学任务完成后适当引入相关知识在某些涉及到环境保护的课上才会提及不会因此占用学生的时间调查结果分析:对策与建议:目录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2、编制依据...................................................................................43、编制原则....................................................................................54、项目概况...................................................................................65、结论............................................................................................6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