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危害因素辨识选择活动或过程(1)生产工艺;(2)维修保养或施工;(3)生产操作;(4)设备运行;(5)车辆运输;(6)油品储存;(7)化验分析等。对上述活动、过程和场所进行分析,编制作业清单或过程清单。选择的尺度、划分的层次要适当,以便对其进行验证,有利于危害因素的识别和确定。危害因素性质、分类危险有害因素主要体现在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等三个方面危害因素性质、分类危害因素性质、分类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坠落物、反弹物、土、岩滑动)、料堆(垛)滑动、飞流卷动、冲击地区、其他运动物危害等。)(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液体、高温固体、其他高温物质等);(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液体、低温固体、其他低温物质等);危害因素性质、分类危害因素性质、分类危害因素性质、分类危害因素性质、分类危害因素性质、分类危害因素性质、分类1、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的步骤审查改善1、危害因素辨识应考虑: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六(七)种类型。(3)六种形式或七个方面六种形式: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生理和心理性因素、行为性因素及其他因素等六大类(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具体见附录1)七个方面:向大气排放;GB16279—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的应加以控制的SO2、NOX等33种大气污染物。向水体排放;生活废水、工业废水的排放等。土地污染;固体废物处置;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建筑垃圾、包装物、危险固体废物等。噪声污染;自然资源、能源消耗;地方性环境问题;矩阵法作业场所危险性评价法(LEC)火灾爆炸指数法矩阵法风险评价图附表1:判据——对人的危害附表3:判据——环境影响作业危险性是三个因素的乘积,这三个因素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时间--E;发生事故后可能产生的后果--C。某项作业的一项风险可表示为:作业风险值:D=L×E×CE----人员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评分标准表D---风险值风险分值级评定表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的缺陷或不符合,而由此潜在的风险为重大风险;b)历史上发生过事故和重大未遂事故和险情,但目前防范措施仍未到位由此潜在的风险为重大风险;c)矩阵法评价风险值≥7的风险为重大风险;d)作业场所危险性评价法评价分值在>160的风险为重大风险风险控制:是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提出并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制定方案时应考虑以下几点:风险削减和控制措施包括管理类与技术类措施。管理类措施主要包括:补充、修订现有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应急预案,开展员工培训,实施监督检测,及时维护保养及检修设备设施等。此类措施通过体系文件化及运行控制实施完善。技术类措施主要包括:技术改造项目,隐患整改,设备或防护用品的新增和更换,需要投入一定资金的措施。1、风险管理是HSE管理的核心内容,风险评价是削减风险的依据,任何活动和设施的风险都应该进行评价,采取削减风险的行动和措施。2、应鼓励全员参与危因素辨识、评价等风险管理活动。3、危害因素辨识具有预防性(主动的)、前瞻性,而不是反应性(被动的),等发生了事故或事件再确定是危害因素。4、在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表中的“削减措施和控制措施”应具体、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5、为了确保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有效,应将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过程形成文件,通过培训、下发风险告知书等多种形式传达到岗位员工,并定期更新有关信息6、在正常情况下,应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对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审,并根据需要进行改进;当相关方有强烈投诉时,出现重大事故时,法律、法规有重大变化时,工艺流程发生变化时,设备更新时,作业环境发生变化时等应及时进行风险辨识与评价。二、环境因素的辨识1、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步骤识别环境因素需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和“七种类型”a.三种时态---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过去时:指以往产生的环境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现在时:正在进行的活动、产品、服务中的环境因素及其影响。将来时:规划中的活动、产品、服务,将来可能产生环境影响。b.三种状态---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正常状态:常规的运行状态。异常状态:可以合理预期的非正常状态。紧急状态:不可合理预期的突发事件。c.七种类型---水体排放、大气排放、噪声排放、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土地污染、能源资源的使用、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