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doc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答:(1)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这是哲学家从事哲学的必经之路。这一条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一切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仅要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马克思以前的一切哲学家都没有正确解决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他们既不懂的理论从实践中来,也不懂获得理论的目的是为了用于实践。(2)费尔巴哈和其他理论家一样,只是达到希望对现实事实的正确理解,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才第一次把哲学理论和革命实践结合起来,强调理论要为实践服务,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把自己的唯物主义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着就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性的特点。(3)哲学家们追求真理,但是失去了原动力,哲学家们忽视了时间,应该把真理性和实践性相统一。(4)马克思突出实践的作用,认为人的认识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克服了其他哲学家只想不做,只解释不改变的弊端。2、市民社会答:(1)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市民社会有两层含义。广义上,指社会发展各历史时期的经济制度;狭义上,是指资产阶级社会的物质关系。(是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由独立存在的组织和团体构成,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的缓冲地带)(2)这是一种与特定的生产阶级相对应的交往形式,包括资产阶级社会的工业生活和商业活动。(3)这种从一定生产和交往中发展出来的社会组织,是以国家为首的整个唯心主义的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3、异化答:(1)马克思认为异化是人的生产及其产品反过来同志任的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的根源是社会分工固定化。(2)异化中,只要分工不是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同他人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3)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达到最严重的程度时,必将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而最终被消灭。4、资本答:(1)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资本是一种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式一个特定的政治经济范畴。(2)资本反之一切投入再生产过程的有形资本、无形资本等等,为资本家赚取剩余价值服务。因此,资本并不完全是一个存量的概念。5、实践答:(1)实践是人类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内在意识本体与生命本体的矛盾是推动人类自我解放的根本矛盾实践只有在自觉地意识下才是人性的、人格的。(2)实践是指人能动的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是人所特有的。人的实践与动物的不同,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3)广义的实践:马克思认为物质生产劳动是实践概念最基本、最基础的实践,实践还包括政治、伦理等现实活动和科学研究等精神生产活动。6、生产力答:(1)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力量,具有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三个基本要素,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特点。(2)生产力表示的是生产中人对自然界的关系,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3)生产力不会随着旧制度的消灭而消亡,而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日益发展,表现为一种不依赖于个人并与他们分离的东西,是与个人同时存在的特殊世界。7、交往形式答:(1)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表述生产关系的概念,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关系,与马克思创立新的哲学体系过程相适应。(2)交往形式即人的物质交往活动或劳动的社会条件,是由生产决定的,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3)交往形式的联系在于:已成为桎梏的旧交往形式被使用于比较发达的生产力,因此也使用于进步的个人自主活动方式的新交往形式所替代。8、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的思想答:人的解放是一种历史过程,而非思想活动,“解放”是由历史的关系和工业状况、农业状况等促成的。人的解放所依靠的是无产阶级,需要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来实现,其最终目的也是实现人的解放。人的解放的客观物质基础是生产力和交往的巨大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客观规律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客观物质基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为人的自由和解放创造更好的条件。马克思认为全球化能够使人们的交往活动更密切。共产主义运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时实现人的解放的必由之路,人类的解放只有通过共产主义运动实现。9、为什么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消灭异化的前提?答:(1)要使异化成为革命所要反对的力量,就必须让它把人类的大多数变成完全“没有财产的人”,同时这些人又同有钱有教养的世界对立。这两个条件都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的。(2)如果生产力水平低下,则会造成贫穷的普遍化,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开展对生活必需品的斗争,这是不可能消灭异化的。(3)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人们的交往需求和交往意识才会增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