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古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2-经典通用课件材料.doc
上传人:石头****海海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M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最新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古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2-经典通用课件材料.doc

最新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古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2-经典通用课件材料.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PAGE10专题四中国近古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检测(四)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王慎之在《清代海外竹枝词》中写道:“堪笑今人爱出洋,出洋最易变心地。未知防海筹边策,且效高冠短褐装。”导致词中“爱出洋”“短褐装”等景象出现的次要缘由是()A.媚外心思的使然B.工业文明的影响C.攀比世风的结果D.交通运输的发展【考点】【题点】答案B解析晚清时期东方工业文明传入对中国社会构成深入影响,这首词中的景象正是对这一影响的反映。2.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包罗万象,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服装品种繁多,寻求时兴成主流B.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C.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D.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考点】【题点】答案D解析解题时请留意题干中的工夫是1912年9月,这是民国初期,这一时期由于社会发生巨变(辛亥革命),民众服装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所以答案是D项。3.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校舍普遍采用西式建筑风格,而教会大学则按业次要求,在设计风格中融入了斗拱支持的宽阔大屋顶、仿木混凝土柱、铁制花格窗等元素。这阐明()国立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齐鲁大学A.中东方文明的交流性B.中东方的建筑理念共通C.中国传统文明遭打击D.政局不变利于教育发展【考点】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题点】近代物资生活的变迁答案A解析材料表现的是中国在走向近代化过程中学习东方文明,东方国家在进入中国过程中顺应中国文明,表现的是中东方文明的交流性,A项正确;标题中并未出现中东方的建筑理念的共通,故B错误;根据标题中教会大学融合传统建筑文明的观念可知C项错误;标题中并未触及政局不变的成绩,D项错误。4.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导致这一变化的次要缘由是()A.戊戌变法的开展B.社会制度的变革C.辛亥革命的成功D.东方思想的影响【考点】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题点】近代社会风俗的变化答案D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方思想不断不断传入中国,对中国的社会风俗习气有必然的影响,故D项正确。5.(2018·衡阳十校调研)下表是民国初年公家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据此可知()学校地点特点中央女校北京设有六个年级,分为工艺组、纺织组等神州女学上海设国文、图画等专修科,毕业生大多努力于政教的发展女子政法学堂上海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他日议院之选为办学宗旨A.旧式女子教育曾经得到普及B.授课内容以培养谋生技能为主C.妇女的社会地位有明显进步D.部分妇女摆脱了传统的约束【考点】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题点】近代社会风俗的变化答案D解析女校先生逐渐接受教育,表明部分妇女摆脱了传统的约束,故D项正确。6.上面框内所述内容为《申报》上的报道。材料阐明()A.晚清时期思想观念变化剧烈B.妇女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C.风俗变迁具有自在平等特点D.报纸次要宣扬民主科学思潮【考点】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题点】近代社会风俗的变化答案C解析“宣读婚约”“携手同归”“自动离婚者中妇女占近半数”等表现了婚姻自在,男女平等,故C正确。7.1881年12月25日《申报》有诗云:“从此千里争片刻,不必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妒,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该诗赞誉的文明成果是()A.电灯B.火车C.电报D.电影【考点】通讯工具的变迁【题点】通讯工具的变迁答案C解析由诗中“从此千里争片刻”“声气相通快胜箭”“地角天涯连一线”等句可以推断,此种新事物是有线电报,故选C。8.鲁迅先生说:“中国社会上的形状,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致电灯,自独轮车以致飞机,自镖枪以致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材料不能反映出中国近代()A.学习东方的渐进性B.物资文明的多元性C.社会生活的包容性D.社会生活的多样性【考点】【题点】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西物资文明并存,表现了物资文明的多元性,社会生活的包容性及多样性,不能表现出学习东方的渐进性。9.下表反映了()技术门类铁路电报电话电灯发明及运用工夫东方发明1825年1835年1876年1881年上海1876年1871年1882年1882年重庆1934年1886年1912年1906年A.上海商业的发展优于内地B.社会生活变迁的不平衡C.东方先进技术的迅速运用D.近代工业已转移到内地【考点】铁路与交通;通讯工具的变迁【题点】近代交统统讯的发展答案B解析从表格可看出,重庆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