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发挥历史学科优势进行思想教育齐市一中李彦滨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格的伟大。”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存亡的大事,也是关系着国家千秋万代永不变色的大事。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健全的优良人格。高中历史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丰富的德育资源,是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在历史教学中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根据本学科自身的优势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革命传统等方面的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这也是每个历史教师不可忽视的大问题。一、营造民主氛围创设良好环境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历史学科具有的其他学科所没有的生动性、趣味性和丰富性等特点,采取多种策略,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想品质。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而良好的情绪又是学生注意力集中和思维活跃的前提。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有必要采取多种形式,创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在课堂内,教师必须以宽容的精神,对待学生的一言一行,充分地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例如:有的学生在回答“谁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时(正确答案:林则徐),有的说是山顶洞人,有的说是北京人。不宜批评和责怪,应以鼓励为主。有时,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偶发事件,教师既要驾驭自己不动怒,又要善于恰如其分地应变处理。用灵活的方法来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既尊重了学生,避免了直接批评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可能;又巧妙地教育了学生,体现了教师的宽容和智慧,从而进一步融洽了师生关系,有利于优化课堂心理环境,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着思想教育。二、结合历史知识教学,加强对学生的人格熏陶不经学问的陶冶是不可能形成稳定健康的思想品质的。借助于知识的点滴积累,才能培养起稳定健康持续的人格。离开了具体的知识和环境,思想教育只能变成空洞的说教,而无法收到应有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德育素材,不断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推动学生塑造和完善人格。单纯以道德理论对学生进行说教,缺乏饱满的情感,显得苍白无力,不能达到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目的。如果引入历史和现实中的道德人物、道德活动和道德精神,就能使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丰富饱满。学生往往欣赏名人、崇拜英雄,因而可充分发挥优秀人物的人格感染力以感染之。如介绍司马迁、罗斯福身残志坚事迹,帮助学生养成矢志不移的顽强意志;介绍布鲁诺、居里夫人、李大钊等人事迹,培养学生追求科学和真理而勇于献身的求知态度;介绍哥伦布、麦哲伦等人事迹,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品质;介绍邓小平、彭德怀等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帮助学生树立笑对挫折、胸怀坦荡的意志品格。讲我国的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和张衡的地动仪,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这些历史知识时不但让学生认识到这些科学技术对中国有贡献,对世界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同学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同学们树立起坚强地民族自信心。学习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时,让同学学习李四光、竺可桢、茅以升、钱学森等这些有骨气,有志气的科学家们对科学的严谨、精益求精的态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科学家们热爱祖国,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强大而奋斗的精神。三、充分发挥和培养历史学科的“以人为本”和“人文精神”与过去和教学大纲相比,国家研究制定的新历史课程标准更加突出了“以人为本”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教育理念上,改变了过去过分注重智育和传承历史知识的倾向,强调历史课程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学科内容上,避免了中学历史课的专业化、成人化的倾向,以贴近中学生,贴近现代生活为导向,适当减少历史理论的阐述,降低教学的难度,重视社会生活史、文化史、宗教史、法律史、科技史等内容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素养。那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呢?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到教学目标的首位。例如《“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大业》一课,我们把“一国两制”确定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这个前无古人的伟大的创造性的构想,是邓小平从历史与现实出发,做出的理论创新,把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及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去认识人生的价值,作为本课的首要目标。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巧借诗歌入课堂,以国民党元老、辛亥老人于佑任临终前的悲歌《望大陆》导入新课;在讲香港回归时,引用林则徐的后裔,曾任我国驻联合国大使的著名外交官凌青的诗:“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