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7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30506)一、培养目标1.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德智体美全面发展。2.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较宽的知识面,良好的学风。3.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听说读写达到参加国际交流的程度。4.人才培养类型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学术型人才能够胜任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宣传等工作;应用型人才能够胜任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党务和政务工作。二、研究方向1.中国近现代民主问题研究2.中国近现代政党史研究3.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三、修业年限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学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最低修业年限为2年。非全日制硕士生最低修业年限不得少于2.5年。申请提前毕业的学生需满足下列基本要求:1.在核心期刊及以上级别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一篇。2.符合学校研究生培养基本要求。跨一级学科学生、同等学力学生不得提前毕业。培养类型为学术型的学生不得提前毕业。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为32学分。课程学分不低于27分,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1分,学位论文开题报告1分,学位论文3分。学生修满所需学分,学位论文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后,授予法学硕士学位。五、培养方式1.硕士研究生培养以强化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升科研能力为中心进行。2.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组由3—5人组成,充分发挥集体培养优势。3.具体培养要结合研究生本人的实际情况进行,提倡因材施教,加强个性化培养。4.学生入学一个月内实行导师遴选。学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订出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包括培养类型与修业年限的选择、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研究计划)。导师应通过指导学生制订学习与研究计划,引导学生尽早进入论文研究状态。5.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应完成一定的专业文献阅读任务。必读经典文献目录由导师负责提供给每位硕士生。学生在学期间必须在学院或学科专业范围内进行不少于3次的经典文献阅读报告,必须在第2学期期末之前至少提交二份书面文献阅读报告。六、课程学习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按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发展方向课四个类别设置课程。学生在申请论文答辩前需完成规定的全部课程学分。同等学力和跨学科学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专业本科主干课作为补修课。补修课不列入培养方案,但要列入个人培养计划,只记成绩,不计学分。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时学分备注公共基础课100020001001马克思主义理论I603100020001002-x基础外国语III804硕士生需从4门课程中选择2门学科基础课1100211020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I402硕士生需至少选择3门不少于6学分的课程,其中含一门2学分的研究方法类课程。按一级学科设置。11002140200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I40211002140200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I402110021402004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II402专业主干课110021403001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Ⅱ402硕士生需选择3门6学分的课程按二级学科设置,统一授课。110021403002中国现代史基本问题Ⅱ402110021403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基本问题Ⅱ402发展方向课专业方向课110021404001中国近现代民主问题研究Ⅱ402讲授3门6学分课程按二级学科设置,统一授课。110021404002中国近现代政党史研究Ⅱ402110021404003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Ⅱ402110021404004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Ⅲ402110021404005中国近现代经济史(A)Ⅲ402110021404006政治学理论研究(A)Ⅲ402公选课、跨专业课硕士生可从全校公选课或本院其他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方向课中选修1门2学分的课程。2.教学方式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采取研讨班、课堂讲授、专题讨论、学术报告等多种形式,突出对研究生科研素质的培养;要注重实践环节,采取适当形式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党政工作等实际能力。3.考核方式所有课程学习均须通过考核。学科基础课考核方式为笔试,其中至少有一门课程须采取闭卷考试方式进行考核。专业主干课和发展方向课考核方式为撰写课程论文。课程论文要符合学术论文的基本规范,应包括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等内容,详见《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考核管理办法》。七、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旨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独立思考和科学研究能力,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奠定基础。学位论文要在导师指导下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