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学科属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学位[2005](64号)一、新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暂设置于“法学”门类内,下设五个二级学科,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二、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调整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分别归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增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的通知》学位[2008](15号)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逐步形成一个研究对象明确、功能定位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同时,为进一步强化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功能和教师队伍建设,决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增设一个二级学科。新增设的二级学科名称为“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与原有5个二级学科平行。历史学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中国近现代史学科政治学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中共党史学科法学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一学科属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通知(2008年):“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是围绕着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即中国的发展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由谁来领导等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专门系统研究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规律和主要经验的学科”。(本科生2013版“改革开放”)二研究内容研究对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历史的主题和主线、历史进程、历史规律、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之宏观性梳理和阐释。研究内容及重点:以中国近现代史这一中华文明史上非常特殊的发展阶段为大的历史背景(1)全面而系统地梳理和阐释中国历史发展和“四个选择”的历史进程、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2)梳理和阐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之两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和平崛起的历史进程、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3)梳理和阐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规律、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规律,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进程、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4)梳理和阐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中国历史发展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由谁来领导等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方面的历史进程、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一)中国革命道路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以独立解放为目标;以民众为主力;以农村为依托;以武力为手段;以党建为保障。(一)中国革命道路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本前提:中共领导出发点:中国基本国情运行机制: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目的: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目标:五位一体的和谐社会(二)四个选择的探讨1.选择的依据;2.选择的方式;3.四个选择的内在联系;4.选择过程中民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的认知与态度。(三)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领域1.结合民国史或置于民国史背景下研究中共党史:中共与北洋政府的关系,中共对于善后会议、中东路事件、新生活运动、国民精神总动员等重大事件的态度与应对,民国政党、群体、社会对中共政策的主张的态度与反应(他者形象)。2.中共党史的国际化视角:《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的出版,中共建党纪念的起源与共产国际,中共革命话语建构与共产国际,《联共(布)党史》与中共历史,当代中国问题的国际背景,中共对国际媒体的利用(如延安时期),国际媒体对中国问题的关注,如《时代》周刊对于中国问题的报道,如斯诺在延安等。(四)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借鉴1.政治学理论借鉴:政治符号、政治动员、政治社会化、政治仪式、政治协商、政治沟通,以事件、政党、媒介为研究单位。2.经济学理论借鉴:制度与经济发展,非均衡发展的中国样态,经济发展与环境变迁,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演变为中心线索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历史观:唯物史观及其他史观多学科交叉融合: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化学(文化传播、文化冲突、文化选择、文化接受)多视角:宏观、中观、微观分析法:历史唯物主义与阶级分析法四研究定位参考文献(二)专著:1.宋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导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2.梅宪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3.段治文.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4.杜君,吴蓓,王金艳.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5.姜良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