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创新成果管理办法.pdf
上传人:13****51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5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班组创新成果管理办法.pdf

班组创新成果管理办法.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班组创新成果管理办法陕西省电力公司班组创新成果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引导和激励班组开展创新活动~提高班组创新力和竞争力~提升班组管理水平和班组员工素质~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加强班组建设的实施意见》、《班组建设管理标准》、《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奖奖励细则》、《全国电力行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评审办法》和《公司班组建设管理办法》~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班组创新成果是指班组成员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在班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工作方法、工作流程、作业标准、作业工具、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改进与创新的成果。第三条班组创新成果包括管理创新成果和技术创新成果。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班组。第二章申报条件第五条班组创新成果应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和效益性.创新性即符合现代管理理论、科学技术原理~具有先进水平,应用国内已有的成果~在实践中确有改进、发展和提高的创新因素~优于原来的方法、手段、结构、功能、技术等~在公司内首创,引进其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在公司内首次应用取得成效。实践性即符合公司政策、法规、要求和班组工作的客观需要~对改善班组工作流程~改进工作方法、改造技术设备取得成效的~经实践检验~且具有导向性、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在公司系统内有示范效应、借鉴作用。效益性即解决班组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于提高班组安全生产、技术水平、管理效率、工作效能取得显著成效,对本单位或公司发展有一定贡献~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六条申报的班组创新成果必须是经过一年以上的实际应用~所取得的直接经济效益必须经本单位财务部门审核认可并出具证明。属于提高工效的创新成果应科学测定并简要说明计算方法和依据.第三章评审标准第七条《公司班组管理创新成果评审标准》,见附件1,。第八条《公司班组技术创新成果评审标准》,见附件2,.第四章组织管理第九条公司班组建设办公室是公司班组创新成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班组创新成果的评审、表彰、推荐和推广应用工作。第十条基层单位班组建设办公室负责本单位班组创新成果的初评和申报工作.第十一条公司每年评选100项优秀创新成果。第五章评审程序第十二条班组创新成果评审程序是:班组申报、单位初评、公司班组建设办公室评审、开会发布表彰.第十三条申报班组须撰写成果报告,主报告撰写要求见附件3,并填写《班组创新成果申报书》,见附件4,报单位班组建设办公室.第十四条申报的创新成果属于集体创造~填报时主要创造人不得多于2名~参与创造人不得多于6人。属于多个班组共同创造的创新成果~填报时主要创造班组不得超过2个。第十五条单位班组建设办公室组织对班组申报的创新成果进行评审~按下达的推荐指标~于当年9月30日前报公司班组建设办公室。第十六条基层单位申报材料包括班组创新成果报告、《班组创新成果申报书》~也可附以实物图片或专利证书等。上报时要求纸质材料一份~同时报送电子版。第十七条公司班组建设办公室于当年10月下旬组织专家对上报的班组创新成果进行评审~并对评审出的优秀成果进行表彰和发布交流。第六章表彰奖励第十八条公司班组创新成果设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一等奖10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30项~优秀奖40项~对获奖成果颁发证书。第十九条公司班组创新成果奖励标准:一等奖5000元~二等奖3000元~三等奖2000元~优秀奖500元。奖励由公司人力资源部下文执行。第二十条获得一等奖的创新成果公司优先推荐参加国家、省,部,级创新成果的评选。第七章其他第二十一条单位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申报的班组创新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负责。第二十二条单位或个人弄虚作假、剽窃他人创新成果、或以不正当手段骗取创新成果奖的~撤销荣誉~追回奖金~并通报批评。第二十三条班组创新成果所有权归公司所有。第八章附则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公司班组建设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附件1:陕西省电力公司管理创新成果评审标准成果编号:序号评审项目评审内容评分标准得分选题及班组简(1)课题有创新含义13,5介(2)企业简介简明扼要(1)背景介绍充分2课题背景(2)课题实施的必要性5,10(3)课题应用范围及取得的成效(1)课题创新的关键点3创新内涵10,15(2)课题创新的特色和亮点(1)课题应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4理论依据10,15(2)管理理论与课题应用是否到位1.(1)课题总体构架、功能表述到位5课题实施2。(2)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