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本章要点第一节货币供给概述二、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与货币层次划分的影响(一)货币层次的划分与经济运行的联系(二)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与货币层次划分的影响(三)金融创新对货币定义的影响(四)金融创新影响宏观调控我国货币层次3个口径的划分:M0=流通中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他存款)2001年6月货币供给层次的调整: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M2(交易保证金类似活期储蓄)。1994-2002年中国各层次货币供给统计单位:亿元现代二阶银行体制下货币供给的实现机制:中央银行向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注入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在此基础上进行信用创造或存款创造,向整个社会提供最终货币。一、二阶银行体制整个银行体系分为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两个层次1.中央银行不直接与个人和企业发生业务往来2.中央银行是一国货币的唯一、集中、垄断发行者3.存款准备金制度二、现金发行与回笼1.现金的印刷与入库2.发行基金的调拨3.现金的发行与回笼三、准备金存款(一)准备金存款的扩张与收缩中央银行收购黄金与外汇中央银行向政府提供资金支持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资金现金的存取(二)法定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例,以改变货币乘数和商业银行信用创造和存款创造的能力,间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措施。四、基础货币——由公众持有的现金(C)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R)构成,是商业银行存款货币扩张的基础,又称为高能货币、强力货币和中央银行货币。一、基本理论(一)基本概念原始存款:客户以现金形式存入银行的款项和能同时增加准备金存款的存款派生存款:商业银行通过贷款、贴现、投资等业务转化而来的存款,也称衍生存款。(二)前提条件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采用转账结算的方式二、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过程假定条件(1)存在着一个由中央银行和多家商业银行所组成的银行体系;(2)客户将全部收入都存入银行,不提取现金;(3)所有银行发放贷款均至极限,不保留超额准备金;(4)法定存款准备率=20%。银行名称派生存款乘数三、存款派生倍数的修正(三)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一、货币供给模型(一)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Ms=k•B(二)货币供给模型中的三个决定因素基础货币:中央银行现金比率:社会公众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二、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是存款创造或信用创造的基础基础货币的来源: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再贴现、黄金外汇占款、购买政府债券和负债项目的政府存款基础货币的可控性基础货币的结构变动分析:基础货币的变动能够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关键在于基础货币的结构。三、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量(一)不同货币层次的货币乘数(二)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超额准备金比率:机会成本、借入资金成本、社会公众的资产偏好及资产组合的调整、商业银行经营的风险偏好程度现金漏损率:公众的消费习惯与流动性偏好、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银行系统的服务质量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转化:定期存款的利率、收入与财富、公众投资渠道的多少理论模型的推导M1=Dd+C(1)M2=D+C(2)B=R+C(3)R=D×r+D×e(4)C=D×h(5)Dd=D×n(6)将(4)、(5)代入(3),得:B=D×r+D×e+D×h=D(r+e+h)(7)将上式转换,得:D=[1/(r+e+h)]×B(8)将(8)代入(5),得:C=D×h=[h/(r+e+h)]×B(9)将(8)代入(6),得:Dd=D×n=[n/(r+e+h)]×B(10)将(9)、(10)式代入(1),得:M1=Dd+C=[(n+h)/(r+e+h)]×B将(8)、(9)代入(2),得:M2=D+C=[(1+h)/(r+e+h)]×B货币供应量是外生变量:货币供应量并不是由经济因素,而是完全由货币当局决定的货币供应量是内生变量: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货币当局所无法控制的,其决定作用的是经济体系内部的多种因素7.5.1二、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分析在现代经济中,货币供应量不完全是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的外生变量,而是一个受经济体系内部诸多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内生变量。因此,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就不可能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1995-2002年M0计划指标与实际结果比较1995-2002年M1计划指标与实际结果比较1995-2002年M2计划指标与实际结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