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插秧歌》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优选.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1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6.2《插秧歌》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优选.pdf

6.2《插秧歌》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优选.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插秧歌》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所选的课文是《插秧歌》。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及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六方面展开。一.说教材《插秧歌》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第二首诗。本单元学习主题为“劳动光荣”,本诗生动再现了农民冒雨抢插秧苗的劳动场景,诗中的一家人分工有序,齐心协力,辛勤劳作。诗作以浅白流畅的民歌式语言,展现了劳动生活的热烈与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劳动人民的关心与赞美。二.说学情经过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学生既领略了科学家的风采,也看到了平凡岗位上劳动者的劳动热情,更深入了解了大国工匠的时代内涵,初步感受到了劳动之美。本课第一首诗《芣苢》,让学生熟悉了以诗歌再现先民劳动场景的形式,也调动起学生对古人农业活动的兴趣。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远离农业活动的实际情况,让他们对插秧等农业活动感到陌生。教学过程中,我会用视频、图片、实物等直观形式为学生创设真实情景,帮助学生感受诗意。三.说目标及重难点根据最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相关内容,结合本诗特点,我设定了以下几方面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读准字音,体会诗歌浅白流畅的语言特点,学习诗歌中的语言技巧。2.思维发展与提升:读懂诗意,体会作者对农民和农业活动的关心。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劳动的艰辛、农民的勤劳与乐观,体会劳动的价值。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水稻种植等农业活动,学习杨万里及“诚斋体”相关知识,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劳动之美。教学重点:通过对实物、视频、图片的观察以及多种方式诵读、分组讨论、问答启发等方式读懂读透诗歌,把握写作技巧,感受农民的辛劳,体会作者情感。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让学生明白劳动的价值,学习劳动人民的勤劳,树立为家为国而勤学多劳的志向。四.说教法本诗教学过程,主要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启发式提问法等教学方法五.说学法本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结合本诗的特点,我主要设计了预习、多种方式诵读、观察、分组讨论等学习方法。六.说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情景导入我将以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农民形象出现,从而迅速激发学生对本诗中情景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内在学习驱动力。并通过简单的问答,使学生尽快进入课堂氛围。第二个环节:背景介绍1.题解:播放视频《水稻的一生》播放视频时,板书《插秧歌》我选择并剪辑的是李子柒的相关视频,该视频场景写实,配乐优美,对水稻种植各阶段介绍较完整清晰。我还会提示学生关注字幕以及人物行为,并在观看视频后以问答形式,让学生明确水稻种植的过程。这样,学生能在悠然自在的氛围下,扫清欣赏本诗时的部分障碍。2.知人:首先,我会以多媒体展示杨万里的《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两首诗歌,让学生把已有经验与新知识联系起来,消除对诗人的陌生感。接着,我会配合多媒体,简单介绍诗人相关知识,突出他自创的“诚斋体”,与后面介绍本诗语言特点的环节联系起来。3.论世:简单介绍本诗是诗人卸任返乡途中所见所感之作。第三个环节:初读释意1.请生范读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结合多媒体正音。2.简述诗意首先,教师有感情地快速疏通诗意,并配合简单的表演动作,解决学生预习时可能存在的困惑,并为后面分角色表演诵读做准备。另外,提示学生关注注释及多媒体上标红的部分,并做笔记。3.学生齐读提示学生注意字音、语速,边读边在心中默译,在诵读中欣赏诗歌,为接下来的讨论环节做准备。第四个环节:精读讨论请学生五人一组,讨论问题。讨论环节的设置,重点在于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发挥学生主体性。本环节共设置三个问题:1.讨论三、四两句中的修辞,并分析效果。通过本问题的设置及讨论,让学生回顾常见修辞——比喻的修辞效果,感受冒雨插秧的紧张氛围,初步感受农事的艰辛与农民的勤劳。2.讨论:如果你是诗中的插秧人,请谈一谈哪些细节能展现你的家人工作的繁忙与艰辛。引导学生角色代入,结合诗歌,寻找能展现农事工作繁忙艰辛的细节,从而让学生通过设身处地的方式,略微感受农民生活的艰难。3.讨论:如果你是插秧人,你家的生活幸福吗?继续上一个问题中的角色代入方式,让学生在体会农民生活艰辛后,看到诗歌中一家人苦中有乐。通过背后原因的探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一问题的讨论中,提醒学生,幸福是相对的,要选好恰当的参照物。在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的讨论中,我总结时,会穿插诗人对农民、农事活动的关注以及对农民勤劳的赞美,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价值观的树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