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班语言教案大班语言教案汇编五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大班语言教案篇1目标1、仔细观察画面,对故事情节展开大胆地猜想,尝试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表现故事内容。2、理解狼从“惊喜”到“失望”和小猪由“害怕”到“得意”的心理变化。3、感受故事的诙谐,体验阅读的乐趣。重点:仔细观察画面,对故事情节展开大胆地猜想,尝试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表现故事内容。难点:理解狼从“惊喜”到“失望”和小猪由“害怕”到“得意”的心理变化。教学过程:一、悬念导入,激发阅读兴趣(PPT1)画面上有谁?几只小猪?多少只狼?(读故事名)当一只小猪遇到一百只狼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二、阅读绘本,理解绘本内容1、观察画面,感受狼发现小猪时的欣喜和小猪的害怕心理。2、感受画面情景,完整讲述画面内容,体会狼群追跑时的迫切心情。4、引导幼儿猜想小猪逃生的办法,大胆猜测故事的高潮部分,理解故事情节的戏剧性变化。(PPT2)一百只狼在干什么?小猪有没有发现狼?为什么?这是一群饿了整整三天三夜的狼,当他们看见一只又白又胖的小猪,它们会怎么想?(幼儿表演)小猪才不知道大树后面躲着这么多狼,一边跑一边嘴里还哼哼:今天天气好,我到树林跑一跑。小猪刚一说完,哎呀,一百只狼都怎么啦?(PPT3)小猪有什么反应?连看三幅图,说一说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PPT4——6)完整讲述:突然,一只领头的狼带领着狼群从树后冲了出来,扑向小猪,小猪吓得东逃西窜,一百只狼紧追不舍。看,一百只狼把小猪紧紧包围了起来,可怜的小猪都怎么了?(PPT8)这时狼的心情怎么样?会怎么想?出示封底:最后,小猪有没有被吃掉呢?(PPT9)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孩子两两讨论)(PPT10)是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一起看下去。(点击PPT11)这么多猪可能有多少只?他们是真的来了吗?现在已经是什么时候了?这些狼在干嘛了?心情是怎么样的?(PPT12)可是小猪呢?(PPT13)故事中的狼和小猪分别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三、评价角色,讲述绘本故事下面我们一起来讲讲这个有趣的.故事吧!你们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狼?一只怎样的小猪?小结:当我们遇到危险困难的时候,千万不要害怕,要沉着冷静,做到临危不乱,才能急中生智,想到逃脱的办法。很笨的狼。聪明的小猪。活动反思整个活动幼儿情绪高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1、在活动中教师提的问题太多了,语言还要精炼一点,问题的指向性、引导性不够明确。2、活动中要注重让幼儿展开充分的想象,以孩子为主,鼓励孩子多元表达。3、舍去不必要的图片,抓住重点,让故事情节更加清晰,有助于孩子围绕情节发展的线索进行猜测大班语言教案篇2活动目标:1、在游戏中理解、欣赏古诗,学习古诗。2、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活动准备:小鱼头饰,用幼儿自画自剪的小鱼及许多莲叶布置成“莲池”的场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盘。活动过程:1.模仿小鱼游来游去,情绪愉快地参与游戏。幼儿扮演小鱼,在音乐声中自由、欢快地游戏。2.参与情境表演,在游戏中感受并尝试理解古诗中的词句。(1)欣赏“莲池”场景,体验首句:江南可采莲。教师用幼儿自画自剪的小鱼及许多莲叶布置成“莲池”的场景,并为幼儿简单介绍江南美景,同时轻柔地朗诵首句“江南可采莲”,请幼儿欣赏。(2)“小鱼们"欣赏“莲池”中的莲叶,感受莲叶茂密的样子,体验第二句:莲叶何田田。教师用丰富的词汇描述“莲池”中的莲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3)“小鱼”们在莲叶中间游戏,体验第三句:鱼戏莲叶间。引导语:可爱的小鱼们,让我们一起在这碧绿的莲池中游来游去,自在地游戏吧。(4)听指令,做游戏。分别出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盘,请小鱼们在方向盘的指示下向四个方向游戏,体验后四句: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3.完整地欣赏、学习古诗。(1)在音乐声中,老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请幼儿欣赏。(2)师幼共同朗诵古诗。活动反思:今天的课堂上,老师先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读这首诗,你看见了什么?原本以为这个问题会有些难度,可没想到孩子们居然也能够绘声绘色地描绘出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并且也很贴切诗歌的内容。接着,老师又让学生谈谈:你最喜欢什么?大多数的孩子都对文中的小鱼很感兴趣,于是,老师便就势引导学生理解诗文的最后五行,感受鱼儿在水中嬉戏的快乐,指导学生的朗读。紧接着再结合书上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莲叶何田田”的美丽景色并指导第一句的朗读。最后,老师又用生动具体的语言向学生描述诗歌描绘的美丽的景象,再顺势指导学生朗读全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