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信息.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0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教学研究信息.doc

教学研究信息.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学研究信息2011年第23期(总第44期)长春大学教务处教学研究科编2011年7月11日■90%毕业率何以成为新闻■上什么课,课怎么上?■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节选)■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河北调整本科院校办学定位90%毕业率何以成为新闻—中国教育报高校毕业时节已经到来,一条新闻引发多方关注。今年,华中科大有852名本科毕业生不能如期毕业,还有70多人不能获得学士学位,总人数占到毕业生总数约一成。按教育管理术语讲,华中科大2011年本科4年毕业率(更严格地讲是学位率)只有约90%。我们的问题是,这如何会成为一条引人关注的新闻?曾有新闻学老师在回答学生“什么是新闻”这个问题时举例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报道“人咬狗”才能博得多方关注和网站转载。华中科大严格的学术要求以及90%的四年毕业率果真是类似后者的新闻吗?从其引发多方关注的情况看,似乎真是如此!那么,“狗咬人”的常态、那些从来不能引发关注的常态又是什么?华北某省医科大学过去某年临近毕业时,约有300多名学生有各种课程不及格,不能按时毕业,人数比华中科大少得多。这些学生向老师和学校反复恳求,家长也采取各种措施求情和施加压力,为了避免影响稳定,学校于是决定实行“清考”,就是在毕业前为不及格学生再次出题考试。“清考”的潜在目的十分简单,就是让学生毕业,因而考题难度必须降低。清考一次后,还有200多学生不能毕业,于是再次清考,还有100多学生不能毕业,那么再次清考吧。当不能毕业的学生只有几名时,学生、家长和学校都皆大欢喜。对于校方而言,毕业率接近99%,教育质量似乎真的提高了,稳定问题也没有了。这样的清考年复一年的不断发生,从来没有成为引人注目的新闻。然而社会面临何种情况呢?通过清考走入社会的那些医科大学毕业生也会穿着白大褂,混迹于医院之中,普通患者如何能够分辨哪个是合格医生?哪个是清考而出的大夫呢?他们可都是医科大学的毕业生啊!在这种情况下,医患之间会产生越来越多的不信任。其中部分经济条件好、对医生培养和选拔有所了解的聪明患者便挤往三甲医院,认为这些医院对医生还有二次选拔和筛选,于是二甲以下的医院便日渐门庭冷落了;更有一些聪明患者,更加挤往某些专家级医生,挂号于是变得更加困难,黄牛日益猖獗,收入会超过那些著名的大夫,并且屡抓不绝。笔者有一位朋友,原来在北京医科大学担任教师,后来她随家庭调往华南某经济发达省区,在当地某医学院担任教师。闲谈中她谈到,退休后全家一定要搬回北京。为什么呢?因为她知道,这所医学院同样把许多不合格的大夫送往社会,她不知道他们会在哪所医院的哪个岗位工作,未来将自己和孩子的健康和性命交托给这些毕业生,她如何能够放心。年复一年各大学悄然降低学术水准和要求,毕业率不断升高,与不合格的大夫相伴随,有不合格的工程师、食品检验员和不合格的教师走入社会,但从来没有成为新闻。前文提到的是医学教育中的个例,那么,从整体统计情况看,我们的高等教育毕业率情况又如何呢?教育部学生司副司长黄宇今年4月9日在某招聘会上表示,预计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有660万。2011年的毕业生大致包括2007年入学的282万本科生、2008年入学的350万专科生、2008年入学的6万博士生和2009年入学的44.9万硕士生,合计约682.9万,如果其中按时毕业的毕业生有660万,我国高校的毕业率则大约为97%。以上粗略估计可以从微观层面印证一下。北京市许多高校本科四年也呈报毕业率数据,大多在97%以上,一所高校甚至达到99.7%,还有一所达到100%,这表明97%的数据与实际状况差距并不太大。于是,我们发现,正是在整体大约97%的毕业率情况下,华中科大在严格的学术要求下所达到的90%毕业率才能成为新闻。熊丙奇先生在评点华中科大毕业率的新闻时过分乐观,他认为“越来越多的国内名校意识到严格管理的重要性,‘严出’将成为必然趋势。”此言差异,必然与否,大可商榷。至少从整体数据情况看,华中科大当下仍属特立独行!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紧迫的感觉如何传达到一线教师、如何使得各大学向华中科大看齐?只有当华中科大90%甚至80%的毕业率不再成为新闻,而“清考”和95%以上的毕业率反而成为新闻之时,我们的高等教育质量才能让社会放心!(北京大学教授卢晓东)上什么课,课怎么上?—中国大学教学近十几年来中国一些大学的发展思路,先是忙着盖“大楼”,接下来炒“大师”。现在是到了思考制度建设的时候了。一定要在“大楼”和“大师”之间PK,我只好选择后者;可实际上,比“大师”更重要的是“制度”。一所大学或一个院系,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