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数学教育学》课程介绍《数学教育学》是师范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为本(专)科生开设的一门体现师范特色的专业必修课。由于该门课程突出体现教师教育的特色和高等师范院校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性质与要求,具有基础而重要的地位,因此历来受到普遍重视。该课程是山东师范大学第五批重点建设课程。2007年,《数学教育学》获山东省高校基础学科课程建设专项资助。通过近几年的课程建设与发展,首先,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与内容改革、教学思想与方法改革、实践教学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30余篇,论文被CSSCI,EI等收录56篇。其次,在教材建设与出版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在科学出版社出版《数学教育发展概论》、《数学教学论》、《中外数学史概论》等4部。另外,出版高师院校教材(含通编教材)《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概论》、《数学新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等5部,这些教学理论专著和教材的出版,使《数学教育学》的教学体系与内容得到了及时更新,也使得课程与教学的理念更好地适应了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2004年12月,山东师大新世纪教学改革计划项目——高师院校《数学教育学》的课程改革与教学研究获“山东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本课题组完成的“面向基础教育的高师数学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获山东师范大学教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数学教育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本课程的目标是:以一般教学论为基础,广泛地应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思维科学、科学方法论、数学教育等方面的有关理论、思想和方法,结合国内外数学教育改革特别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依据师范大学数学系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要求,综合研究数学教学活动的特殊规律、内容、过程与方法,培养新时代的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数学教学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培养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本课程贯彻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注重内容宽、新、实相结合,力求理论观点高,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较系统地体现数学教学的主要理论,突出反映现代数学教学的研究成果,并密切联系我国数学教育实际与发展趋势,具有中国特色。《数学教育学》是在传统的《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而成的。长期以来,数学系坚持师范教育特色,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因此,数学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研究与教学,一直受到重视和发展。伴随着数学科学学院在过去的几十年的发展,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整合传统的数学教材教法教研室、初等数学教研室的基础上,形成数学教育教研室和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教学和科研梯队,并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上均取得了巨大成绩,曾涌现出了李永升、王振鸣、于骏、彭汝俊等老一辈数学课程与教材教法研究的专家、教授。在众多的数学教育科研成果中,先后出版的《数学奥林匹克》、《数学教学艺术》、《现代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解题方法论》等在国内有重要影响,有的长期作为师范院校《中学数学教材教法》和初等数学研究与教学的教材。特别是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数学教育的迅速发展,国内数学教育和中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改革探索,我国的数学教育研究也由传统的中学数学教材教法,逐步发展成为数学教育学的体系,数学教育学的课程建设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更加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手段逐渐现代化以及专业人才队伍的不断扩大、教学研究成果的不断创新。其中,作为改革的重要成果,近年来,已陆续出版了一批数学教育的新教材、内容涉及到数学教学论、数学学习论、数学方法论、数学思维论、数学课程论、数学教育理论发展等。这些改革成果对加强高师院校数学教育学的课程建设,对加强教学与研究,更好地发挥其为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服务的独特优势奠定坚实的基础。由博士生导师傅海伦教授编著的《数学教育发展概论》(科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是对新世纪初数学教育研究的成果和教学实践的总结,是国内关于数学教育发展的重要论著,该书是教材建设方面的一次尝试。多年来作为一些高师院校数学教育的专业教材,在国内产生了重要影响。《数学教育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数学教育学》的课程理念、结构体系要与时俱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要紧密联系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面推进,教师教育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得到国家和教育部的高度重视。在新的课程改革形势下,师范院校依然承担着培养和造就新时代合格和优秀师资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迫切要求高等教育特别是师范院校在培养目标、教学理念、课程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调整和系统的改革。随着高等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山东师范大学要建设成为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