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法(一)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有理数的乘法(一)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有理数的乘法(一)MICROSOFTWORD文档.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公明中英文学校初中部数学科组备课表总第_____课时课题有理数的乘法(一)教学目的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能力;学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掌握确定多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方法以及有一个数为零积是零的情况:教材分析重点学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掌握确定多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方法以及有一个数为零积是零的情况难点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能力;教具课件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第一环节: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活动内容:(1)观察教科书给出的图片,分析教科书提出的问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是什么,所求是什么,让学生讨论思考如何解答.(2)如果用正号表示水位上升,用负号表示水位下降,讨论四天后,甲水库水位的变化量的表示法和乙水库水位变化量的表示法.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四天第三天第二天第一天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厘米,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3厘米,4天后甲,乙水库的水位的总变化量各是多少?活动目的:培养学生从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算法多样化,并从第二种算法中得到算式3+3+3+3=3×4=12(厘米);(-3)+(-3)+(-3)+(-3)=(-3)×4=-12(厘米)从而引出课题:有理数的乘法.活动注意事项:在以上活动(1)中可得到“甲水库的水位总变化量是上升12厘米,乙水库的水位总变化量是下降12厘米.”对于这个算法和结论学生是没有疑义的,但对活动(2)中得到“乙水库水位每天下降3厘米,记作-3厘米,4天后水位变化总量为(-3)+(-3)+(-3)+(-3)=(-3)×4=-12厘米,”的意义是“水位上升-12厘米”会产生疑义,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复习负数的有关知识,解释“水位上升-12厘米”与“水位下降12厘米”是等价的.第二环节:探索猜想,发现结论活动内容:(1)由课题引入中知道:4个-3相加等于-12,可以写成算式(-3×4)=-12,那么下列一组算式的结果应该如何计算?请同学们思考:(-3)×3=_____;(-3)×2=_____;(-3)×1=_____;(-3)×0=_____.(2)当同学们写出结果并说明道理时,让学生通过观察这组算式等号两边的特点去发现积的变化规律,然后再出示一组算式猜想其积的结果:(-3)×(-1)=_____;(-3)×(-2)=_____;(-3)×(-3)=_____;(-3)×(-4)=_____.活动目的:以算式求解和探究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观察思考,从负数与非负数相乘的一组算式中发现规律后,猜想负数与负数相乘的积是多少,通过对两组算式的观察,归纳,概括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用语言表述之,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猜想能力,抽象能力和表述能力.活动注意事项:(1)本环节的设计理念是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亲身经历感受乘法法则的发现过程,并在合作交流中互相补充,完善结论.但在实际过程中,学生对结论的表述有困难,或者表达不准确,不全面,对于这些问题,教师绝不能求全责备,而应循循善诱,顺势引导,帮助学生尽可能简练准确的表述,也不要担心时间不足而代替学生直接表述法则.(2)展示两组算式时,注意板书艺术,把算式竖排,并对齐书写,这样易于学生观察特点,发现规律.第三环节:验证明确结论活动内容:针对上一环节探究发现的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零.进行验证活动,出示一组算式由学生完成.4×(-4)=_____;4×(-3)=_____;4×(-2)=_____;4×(-1)=_____;(-4)×0=_____;(-4)×1=_____;(-4)×2=_____;(-4)×(-1)=_____;(-4)×(-2)=_____.活动目的: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因为它是合情推理的必要环节,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从特例归纳得到的结论不一定适合一般情况,所以要加以验证和证明它的正确性.同时,验证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练习和熟悉过程.活动的注意事项:(1)教科书中没有这个环节的要求,但在教学中应该设计这个环节,确实让学生体验经历验证过程.(2)本环节的重点是验证乘法法则的正确性而不是运用乘法法则计算.所以在验证过程中,既要用乘法法则计算,又要加法法则计算,真正体现验证的作用和过程.(3)在用乘法法则计算时,要注意其运算步骤与加法运算一样,都是先确定结果的符号,再进行绝对值的运算.另外还应注意:法则中的“同号得正,异号得负”是专指“两数相乘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