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奋力推进全市教育协调健康发展——在2007年度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要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创建教育强省,争当教育现代化先进区,打造南方教育高地,走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教育发展路子。就业和创业是创造幸福的源泉和基础,要坚持就业优先,加强职业技能教育。今天,我们召开2007年度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市五次党代会及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2007年度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06年教育工作,研究部署2007年度教育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扎实推进我市教育事业协调健康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一、关于2006年的教育工作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市教育事业发展不同寻常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进一步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团结奋进,扎实工作,教育发展势头良好,各项工作成绩显著,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建立了危房改造长效机制,全年累计投入资金1426万元,改造修缮新产生的11.62万m2各级各类危房,投入227万元对4所农村寄宿制学校进行改造,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积极开展城乡学校对口支援,选派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提升了农村师资队伍业务水平。整合教育资源,大力改造城市薄弱学校,投入资金1200万元,为城市薄弱学校新建了一批综合楼、运动场等教育教学设施。调整市区初中学校布局,优化配置教育教学资源,增强了学校竞争力,推进了市区学校均衡发展。我市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成绩受到中国教育学会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2006年9月17日,中国教育学会基层学会工作经验交流会暨中国教育学会漯河市教改实验区启动仪式在我市隆重举行,我市被中国教育学会选定为全省唯一的教育改革实验区。(二)普通高中教育取得新辉煌2006年,我市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继续扩大,全市普通高中招生达到21216人,近50%的初中毕业生升入了普通高中学习,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6.5万人。坚持科研兴校,深化教学改革,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省前列,普通高考成绩再次位居全省先进位次。积极推进示范性高中建设,舞阳一高、临颍南街高中两所学校被认定为省级示范性高中,我市优质普通高中资源进一步扩大。(三)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良好2006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共招生17500人,全市88%的初中毕业生能够升入高中阶段学习,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5.1万人。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全面加强校企之间、校际之间、区域之间的广泛合作与交流,扩大“订单培养”和城乡职业学校联合招生规模,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召开了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开展了职业教育宣传咨询“直通车”、“食品中专”杯职业教育发展征文等活动,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四)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大力开展“知荣明耻师为范”师德主题教育活动,隆重表彰“十佳师德标兵”。全面加强师资培训工作,举办高层次名师论坛,邀请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副会长陶西平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我市指导和讲学,组织大批骨干教师赴高校接受高层次培训,提升广大教师的专业化水平。2006年,全市有2万多名教师接受了系统的新课程培训,600名市级骨干教师到河师大进行了高层次培训,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五)城乡贫困家庭子女入学难问题得到较好解决2006年,全市共落实“两免一补”专项资金2010.1万元,对136215人次的城乡贫困学生进行“两免”,对53382人次贫困寄宿生进行“一补”。并首次对城市困难家庭子女就学实行“两免一补”,落实资金20.42万元,对1491名低保家庭学生进行了救助。认真解决进城同住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保障了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权益。在高中阶段建立艾滋病家庭救助基金,对34名高中阶段学生进行了救助。(六)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进一步完善开展“远程教育管理应用年”活动,着力推动远程教育应用工作,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举行各种研讨活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远程教育工作示范县(区)和示范乡(镇)、示范学校创建活动,促进全市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健康发展。加强教育资源库建设,实现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七)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常抓不懈深入开展“校园安全年”活动,构建和谐校园。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加大对校舍等设施的监控力度,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严格落实食品卫生安全制度,杜绝食物中毒事件发生。2006年,全市没有发生重大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