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区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3KB 金币:12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天津市和平区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天津市和平区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2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山东、北京、天津、云南、贵州、江西六地区试卷投稿QQ2355394694PAGE-5-山东、北京、天津、云南、贵州、江西六地区试卷投稿QQ2355394694天津市和平区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温馨提示:本试卷包括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l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祝同学们考试顺利!第I卷选择题(共32分)一、(8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作揖(yī)喋血(dié)蠕动(rǔ)言简意赅(gāi)B.觊觎(yú)内疚(jiù)酝酿(niàng)长歌当哭(dàng)C.强劲(jìng)创伤(chuāng)彳亍(chí)殒身不恤(xù)D.颓圮(pǐ)箴言(zhēn)菲薄(fēi)引吭(háng)高歌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项是A.苍茫典藉致理名言风云变幻B.诃护蕴涵畜类旁通一筹莫展C.蹒跚褪色峥嵘岁月乐善好施D.窒息莅临刻骨铬心不适雕琢3.下面语段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离三月十八日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了罢,我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A.才只降临早有B.也已来临早有C.也已降临正有D.才只来临正有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B.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既然不能拥有舒适的房屋、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的读书感情。C.当怀者感激之心面对生活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丽。D.是否努力学习,是我们取得优秀成绩的保证。二、(15分,每小题3分)(一)阅读《小狗包弟》片段,完成5—7题。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碍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5.作者“有—种甩掉包袱的感觉”是因为A.送走包弟后,生活清净了好多。B.包弟送走后,“我”不怕别人来我家抄“四旧”。C.不必担心目睹别人把包弟杀死,更不必担心狗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来。D.不养小狗,“我”便成了光荣的无产阶级战士了。16.“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是因为A.“我“担心小狗包弟会连累在医院工作的大妹妹。B.“我”担心小狗包弟的命运,为保护不了它而愧疚。“我”的心灵备受折磨。C.“我”为丢失爱犬而难过,怕再也找不到那样可爱的宠物了。D.包弟如此有灵性,“我”担心它会记恨“我”。7.对文中两个加点的“解剖”理解正确的是A.两个“解剖”意思相同,都是医学术语。B.两个“解剖”意思相同,都指对思想灵魂的深入分析检讨。C.两个“解剖”意思不相同,前者是医学术语;后者指对思想灵魂的深入分析、检讨。D.两个“解剖”意思不相同,前者是医学术语;后者既指对肉体的宰割,也含有对思想灵魂的深入分析、检讨的意味。(二)阅读《纪念刘和珍君》片段,完成8—9题。①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是不过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②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漫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逝,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8.对第①段文字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这句话,饱含了作者的愤激之情。B.作者用“煤的形成”比喻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说明经过残酷的流血斗争,历史才前进一小步。C.“至多”与下文的“至少”形成对比,并用“这实在不过是”“更何况是”意在强调徒手请愿毫无意义。D.“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这里的“其中”指代的是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9.第②段引用陶潜的诗,对其作用